摘要: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开远市、蒙自市、玉溪市、临沧市、芒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腾冲市、香格里拉市、普洱市、丽江市等10个州(市)、5个县级市被命名为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开远市、蒙自市、玉溪市、临沧市、芒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腾冲市、香格里拉市、普洱市、丽江市等10个州(市)、5个县级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云南省受命名数量比上届增加4个,增幅全国并列第一,充分体现了云南省双拥工作在全国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云南是一片红色热土,历来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全省军地各级着眼服务党和国家建设的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工作全局,扎实做好双拥工作,谱写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崭新篇章。
政治引领 精准服务筑牢保障基石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巩固国防、促进发展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大事来推动实施,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双拥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备战打仗,是双拥工作的主线,我们要当好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服务保障队’!”时代在变,拥军支前的“小推车”有了新内涵。近年来,全省各地组织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粮油储供、通用装备维修、生活补给等支前要素,全方位做好部队执行远程机动、训练演习、边境管控等任务的支前工作。积极推进军供站升级建设,为部队“走打吃住藏”提供有力保障,全省多个军供站被评定为全国重点军供站。
“作为一名转业军官,十八年的军旅生涯,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财富,我相信在新工作岗位中,一定能发光发热。”武警云南省总队转业军官王昱丹在云南省2024年度转业军官欢迎仪式上说道。参加活动的转业军官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欢迎仪式,深切感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厚爱,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孩子今年刚满三岁,按照政策享受招生优待,进入了心仪的公立幼儿园,我们十分满意!”在武警楚雄支队服役的军官郑强的妻子高兴地说。
军人安置、军属就业、军娃上学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全省各地通过采取主动对接、设立随迁转学“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努力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军人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云南省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目标,主动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助力军队改革发展。2025年春节,云南省启动“情系边海防官兵”专项慰问活动,省双拥办组织全省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参加全国双拥办组织的“情系边海防官兵”专项慰问活动,将具有云南特色的一批慰问品运往边海防连队,让千里之外的边防哨所官兵深深地感受到彩云之南各族人民的爱军为军之情。在海拔5318米的西藏军区查果拉哨所,从2000多公里的云南运来的山茶花在哨所暖棚中怒放,形态各异的多肉点缀官兵的宿舍,鲜红的草莓、香甜的蓝莓,还有鲜花饼、猫哆哩等云南特产摆上了连队的餐桌,让戍边官兵感受到来自七彩云南的浓浓双拥情谊。
营造氛围 多元宣传凝聚尊崇共识
2024年1月,曲靖市麒麟区大碌碑村,喜庆的婚礼现场,迎来了锣鼓喧天的送二等功喜报队伍,新人新功,喜上加喜。身着军装的尹志江和新娘一起接过二等功喜报,为婚礼现场送上了一份“军人式的浪漫”。曲靖市麒麟区在现役军人婚礼现场送上“二等功臣之家”牌匾、奖励金和喜报立功喜报,一头连着军人的士气,一头系着军属的牵挂期盼,既是对立功军人最大的肯定,也是对军属默默支持的一份回馈。每年临近春节,全省各级纷纷开展“送喜报”活动,用盛大的仪式让家乡人民共同见证军人立功受奖的荣耀,让军人的荣誉被更多人看到,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广泛的优抚慰问和征兵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云南省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广泛开展“尊崇英模、学习英模、关爱英模”活动,大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军地共同开展“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军地联合举行军事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烈士光荣证》颁授等仪式。广泛开展军营开放日、送立功喜报、悬挂光荣牌等活动,涌现出“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岩罕陆、安晓华,“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宋妍嫱、赵春良等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拥政爱民 实干担当助力地方发展2024年7月,昭通市盐津县盐井镇老街社区因突降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街道路面泥沙堆积,危及街道住户生命财产安全。灾害发生后,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迅速启动灾害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派出官兵赶赴现场,与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共同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以前种地,啥时候耕地播种、浇水施肥都是跟着‘老把式’学。如今在农家书屋就学到了科学种田的知识。”在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七星镇七星村,村民杨有顺一有空就钻进村里的农家书屋“充电”,而他口中的农家书屋就是昆明警备区为该村援建的项目之一。
驻地部队着眼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积极投身地方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事业,指导挂钩帮扶村寨发展养猪、种茶等经济增收项目,为群众办实事、送温暖。近年来,驻滇部队还积极支援地方发展,扶持红色老山、独龙牛、藏香猪等特色产业项目300余个,建立“阻断基诺族贫困代际传递奖助学金”“梅里星光”等助学金40余个;建成一批“红军”路、“八一”学校等,备受群众赞誉,为地方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驻滇部队用实际行动在云岭大地谱写出一曲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动人赞歌。
共联共建 谱写云岭军民鱼水情
“作为红河人,身在红河舰,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幸运。我一定会努力传承‘海上猛虎精神’,为筑起中国海上长城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示红河人的风采。”红河舰上的红河籍战士孔毅表示。2024年7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代表团前往东海之滨慰问海军红河舰官兵,送去470万红河人民的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红河舰官兵不论身在何处,始终心系家乡的发展,始终珍视宝贵的鱼水深情和‘红河’这个光荣的舰艇称谓。”2025年春节前夕,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红河舰全体官兵在向红河各族人民送来拜年祝福。
观看部队建设发展宣传片、接触先进武器装备、观摩刺杀操表演、体验枪械分解结合……2023年10月,张桂梅老师带领华坪女高140余名师生,走进南部战区空军某部,感受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部队官兵为师生们开展的一次生动国防教育课,也是大家学习先进典型、增强国防情怀的一个良好契机。”该部领导说,“孩子们对军营的向往和热情感染着每一名官兵,张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奉献精神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
近年来,全省各地扎实做好军地联动、军政协同、军民共建各项工作,持续推动联创联建活动。全省16个州(市)与驻滇边防一线连队开展军民结对共建,多个城市与海军舰艇开展“城舰共建”活动,推动新时代军民共建向边境、海域延伸,结对共建开创了新格局。
军爱民,民拥军,云岭大地上,军民鱼水深情始终深厚,双拥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持续凝聚奋进力量,谱写着一曲曲朴实却动人的新时代双拥之歌,稳步推动云南双拥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云南省双拥办)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