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上海已进入高发期!一旦发病致死率100%紧急提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6:41 2

摘要:可三天后,他突然高烧不退,出现剧烈头痛、颈部僵硬,被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医生告诉家属: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100%!

夏日的上海,骄阳似火,人们穿梭在林立的高楼间,却不知一种"隐形杀手"正悄然靠近。

小王最近总感觉全身不适,头晕头痛,以为是普通感冒,随便吃了点药就继续忙工作。

可三天后,他突然高烧不退,出现剧烈头痛、颈部僵硬,被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医生告诉家属: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100%!

没错!上海已进入狂犬病高发期!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古老疾病,在城市化进程中依然顽强存在,并且致死率高得可怕。

狂犬病看起来像是老掉牙的话题,但近年来上海地区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据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地区狂犬病暴露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6%。

而夏季正是各类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狂犬病高发期。

很多土著上海人可能会说:"我在大都市生活,哪来的狂犬病风险啊?"别急,先来科普一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动物唾液经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是疯狗会传播狂犬病,猫、蝙蝠甚至野生啮齿类动物都可能是病毒的携带者。

城市化进程中,宠物数量激增,但宠物免疫普及率却不尽如人意。加上上海周边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增加了人与潜在带病动物接触的机会。

根据上海市畜牧兽医局统计,上海地区宠物狗疫苗接种率仅为65%,远低于预防狂犬病传播所需的80%免疫屏障水平。

"我家狗狗温顺得很,怎么可能有狂犬病?"很多铲屎官会这样想。但事实是,动物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行为改变,比如原本活泼的突然安静,或者胆小的突然变得异常亲近人

这种"看不见的危险"正是狂犬病可怕之处。

狂犬病的潜伏期最短仅7天,但最长可达数年,平均为1-3个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如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几乎无药可救

目前全球仅有极少数幸存案例,且大多留有严重后遗症。"啊这...听起来超级吓人好吧!那我被咬了该"别慌,只要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并接受暴露后预防处理,预防成功率接近100%!这就是医学的奇迹所在。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记住是"冲洗"不是"擦洗",不要怕水费贵,这时候省下来的水费可能要用生命来偿还。

伤口冲洗后可涂抹碘伏等消毒剂。

请记住不要急着包扎伤口,保持伤口暴露有利于病毒随血液流出。

最关键的一步:无论动物是否看起来健康,都要在24小时内到正规医院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理,包括狂犬病疫苗和必要时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

疫苗接种通常需要按照0、3、7、14、28天的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打那么多针好麻烦啊,我看狗狗挺正常的,应该没事吧?"这种侥幸心理可能会要命!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接诊过多例因未及时接种疫苗而发病的患者,结局无一例外都很悲惨。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狂犬病真的没法治吗?"遗憾的是,目前全球医学界尚未找到有效治疗已发病狂犬病的方法

美国曾提出的"密尔沃基方案"虽有个别成功案例,但大多数医院缺乏实施条件,且成功率极低。

预防才是王道!上海市已将狂犬病疫苗纳入特定人群公共卫生项目,宠物主人、兽医等高风险人群可享受免费或优惠接种服务。

养宠物的铲屎官们更应定期带宠物接种疫苗,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贡献。

上海疾控专家建议:避免接触陌生动物,尤其是行为异常的动物;宠物犬猫必须每年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不幸被动物咬伤或抓伤,无论伤口大小,都应立即冲洗并就医。

还有个冷知识:狂犬病在英文中叫"rabies",来源于梵语"rabhas",意为"狂暴"。古代人们惧怕这种神秘疾病,认为是邪恶附身。

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病毒作祟,但它的危险性丝毫未减。

在现代社会,狂犬病这种"古老"疾病本不应该成为威胁。但由于认知不足、预防意识淡薄,它仍在悄悄夺走生命。

与其它许多疾病不同,狂犬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预防来避免悲剧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防护措施,给狂犬病这个"百分百杀手"画上句号。比起治疗,预防真的香多了!

参考文献:

[1]沈银忠,王兴亮,朱耀,等.上海市2018-2023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预防策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3):289-293.

[2]李明,陈卫,徐志凌,等.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及疫苗接种依从性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6):678-682.

[3]张伟,赵永芳,孙晓冬.城市化进程中宠物犬狂犬病防控策略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24,35(2):156-16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苏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