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1日,临潼区秦陵街办下和小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举办“科技探古韵,书香润童心”主题活动,通过书籍捐赠、科普实践等形式,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1日,临潼区秦陵街办下和小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举办“科技探古韵,书香润童心”主题活动,通过书籍捐赠、科普实践等形式,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当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特别精选150多册珍贵书籍赠予学校,包括地方志、文物图录、非遗文化丛书等特色书籍。“这些书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希望它们能在校园里播撒文化的种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说。
随着红绸缓缓揭起,由下和小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同打造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秦风书驿”正式挂牌成立。该基地将推出“四个一”合作计划:每月一场主题展览、每季度一次专家进课堂、每学期一日博物馆研学、每年一届文化创意大赛。
“家乡临潼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图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世界的机会。”下和小学学生焦舒涵代表全体同学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爱心善举表示衷心感谢,并倡议全体同学珍惜这份馈赠,以书为友,以读为荣,以知识充实自我,未来回馈社会。
在互动分享环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工作人员宁迪带来了秦陵精品文物——铜车马的组装实践活动。宁迪通过知识普及,让同学们了解了铜车马及古代马车上车伞与车轮的构造,指导同学们分组完成3D打印车伞、车轮的模型组装,并从科学角度探究车伞车轮的构造与科学原理。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可以熟练运用齿轮了,秦朝人更是把它们发扬光大。”下和小学学生庞毅轩感叹地说,尽管秦朝已经远去,但他们在科技上的开创性思维却一直激励着后人,“铜马车让我们看到了秦朝当时的强大国力和先进科技实力。”
“读书是思想的远行,遗迹是历史的回响,两者的结合,能让孩子们在书香中触摸中华文化的脉络,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书润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书香中成为思想者,在文化中成为传承者。”下和小学校长靳春娟说,此次活动是优质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典范,本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建设书香校园的新起点,让阅读成为师生最美的生活方式。(王三合)
来源: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