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艾滋病,很多人会感到恐惧或陌生。但你知道吗?艾滋病可防可控,科学认知才是消除偏见的第一步。今天是时候更新你的“防艾知识库”了!
提到艾滋病,很多人会感到恐惧或陌生。但你知道吗?艾滋病可防可控,科学认知才是消除偏见的第一步。今天是时候更新你的“防艾知识库”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但感染HIV≠马上发病,及时治疗可长期控制。
传播途径只有这3种
❌日常接触(如拥抱、共餐、游泳等)不会传染!
✅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共用针具等。
✅性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传染。
性传播预防
坚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保持单一性伴侣,拒绝高危性行为。
血液传播预防
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文身、打耳洞、拔牙等有创操作。
母婴传播预防
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医学干预,将母婴传播概率降至2%以下!
药物预防
未感染HIV的人在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前,可以通过服用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来降低HIV感染风险。
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有“后悔药”!
发生暴露风险(如无保护性行为、职业暴露等)后,可立即前往医院服用暴露后阻断(PEP)药物来降低HIV感染风险。
检测渠道有哪些?
医院或疾控中心:权威可靠,提供免费咨询。
自测试纸:方便隐私,但需认准正规品牌,结果异常者需进一步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治疗≠治愈,但能正常生活!
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感染者体内病毒可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寿命接近常人,传染性也大幅降低!
HIV感染者≠道德污名
艾滋病只是一种疾病,与个人品行无关。如果不正确认识艾滋病,不正确预防艾滋病,任何人都可能是感染者。
你可以这样做
平等对待,不疏远、不议论。
鼓励感染者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转发科普,用科学击碎谣言!
艾滋病防治,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理解与包容。保护自己,关爱他人,从传递这篇“防艾指南”开始!
本公众号旨在卫生健康公益宣传,不作商业用途。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或者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
来源:海口防艾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