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省份,谁的消费实力更强:粤苏鲁破万亿,中西部增速更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5:36 3

摘要: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达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经济增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谁拉动了经济增长?

如果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可以看到消费是一季度经济的主要动力。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达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经济增长。

具体到各省份上,今年消费表现如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中,有28个省份的社零总额都是正增长,其中18个省份的增速跑赢全国均值。

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最敢花钱。数据显示,在社零总额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就占7位,其中西藏、湖北、河南位居全国三甲,社零总额增速分别达到11.1%、7.3%、7%。

从社消零总额来看,截至发稿已有22个省份公布相关数据。作为头部经济大省,江苏和广东、山东一季度消零总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为1.24万亿元、1.18万亿元、1.01万亿元,暂居全国前三位。

谁在狂飙,谁跑慢了?

31个省份中,西藏以11.1%的社零总额增速名列榜首。

实际上,近年来西藏消费热度持续保持高位。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年均增速达到8.9%,位居全国前列。

这一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西藏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而今年一季度,在拉动西藏社零总额增速的诸多因素中,以旧换新政策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西藏全区已使用补贴资金4722.03万元,实现消费品以旧换新64636笔,带动销售额2.83亿元。这其中,汽车、家电、家具以及手机等数码产品增长明显,对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西藏作为旅游热门地,旅游消费热度持续升温。

2025年春节期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3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56%,实现旅游总花费19.45亿元,同比增长13.68%。此外,餐饮、零售、旅游等重点领域消费需求旺盛,重点监测的35家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达3859.17万元,同比增长7.79%。

西藏日喀则仲巴县扎布耶错自然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除西藏以外,今年一季度,湖北和河南的消费市场,也十分火热。一季度,湖北社零总额达到6887.19亿元,同比增长7.3%;河南社零总额为7400.54亿元,同比增长7%。这两省份的消费增速排全国第一、第二位。

细分来看,湖北主要依靠服务性消费拉动,河南则通过以旧换新政策获得了红利。

每年春季,湖北的文旅消费便是一大热点。以武汉为例,“樱花经济”在春季期间带动了餐饮和住宿消费的激增。同时,清明假期期间,黄鹤楼、晴川阁等热门景区的接待量同比翻番。

在文旅市场的火爆情形下,一季度,以文旅、数字消费为代表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15.5%,增速位居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之首。这其中,湖北文旅收入突破1200亿元,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5%。

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本身就拥有着强大的消费潜力。随着各地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了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在细分的消费类型中,今年1-3月,河南在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领域消费增长显著,同比分别增长76.2%、33%,比上年同期加快42.9个和27.2个百分点。

河南郑州城市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到,今年一季度,反倒是高能级城市消费趋于保守。数据显示,31个全国省份中,上海、天津、北京三地社零总额同比负增长,降幅分别为1.1%、2.3%、3.3%。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地区消费增速放缓主要受产业机构升级调整和外贸形势不明朗的影响。

具体来看,这些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资本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外迁,拉低了消费规模。

“此外,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是我国与进出口外经贸交流的主体,国际贸易形势的多变,干扰了东部地区经济的总体表现,导致企业、居民收入增长态势受到了一定影响,拉低了居民消费意愿。”曾刚说道。

面对着消费增长乏力,提振消费的政策也开始加码。

例如,《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要支持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着力减轻家庭“三育”、医疗、养老等负担。并加强财税优惠、金融支持、产业引导等政策协同,对内对外加强消费市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加强文旅主题推介,提升服务感受度和消费便利度。

中西部更敢花钱

从地区来看,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在18个中西部地区中,有八成地区的社零总额增速跑赢全国均值。与此同时,在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占据了7席。中西部的消费怎么这么猛?

从市场表现来看,原因也清晰可见。

近些年来,不少国际潮牌和知名餐饮品牌纷纷在中西部城市布局,以及夜市、文化活动不断增多,激发了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和消费欲望。例如,仅2024年,成都就引进首店超820家,创6年新高,不仅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多元化的选择,还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体验。

近年来,文化旅游业也逐渐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从旅游热门城市长沙、武汉、重庆等,再到近年来因网络传播而红极一时的天水等三四线小城,越来越多中西部城市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

与此同时,通过成渝双城经济圈、西安都市圈等国家级城市群的加速布局,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将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汇聚,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激活了消费潜能。

成都春熙路夜景 图源:图虫创意

除以上因素之外,人口结构优势也是推动中西部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对31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梳理得出,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个区域来看,全国31个省份中,中西部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均值约为13.84%;东部、东北地区分别为15.54%、19.53%。

曾刚表示,中西部地区的中老龄化程度较低,劳动力群体比例较大,能够支持区域内的总收入增长。其次,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消费习惯与偏好趋向多样化,为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电商平台大幅增加。例如,某些平台通过千亿扶持政策,向西部投放大量资源,包括金融支持、流量扶持和人才培养等,这也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支持。”曾刚说道。

而对于未来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趋势,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互联网营销打破了区域差异,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处于相同起跑线。

“未来,中西部地区将不断涌现更多像重庆荣昌、甘肃天水消费爆火情况,东部一二线城市及中西部中心城市则以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外国游客消费(中国对外国免签政策)为主情况。”刘奇洪说道。

来源:时代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