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死亡导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原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8:49 2

摘要:铁是人体代谢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它参与机体氧气的运输、电子转移等过程,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铁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当出现铁代谢异常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

铁是人体代谢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它参与机体氧气的运输、电子转移等过程,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铁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当出现铁代谢异常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

铁死亡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受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参与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调节过程,影响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有研究表明铁死亡与β胰岛细胞分泌不足而导致的糖尿病相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进展性且晚期预后不良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且其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引起急性的代谢功能紊乱,而慢性并发症对机体的各组织器官都会造成长期的功能障碍和损伤,特别是眼、心血管、肾脏、神经。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另一类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diabetic macroangiopathy),包括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除了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以外,其产生的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以及其病情的反复性、复杂性也给患者造成了精神伤害。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以解释为胰岛细胞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被人们注意到。

其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近年来关于铁死亡的调节机理、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铁是人体中最丰富的一种微量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同时,铁也是生物体内多个关键酶的辅酶,在氧气的运输,氧化还原,细胞增殖和分化,基因表达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被摄取,进入血液后,会被铜蓝蛋白氧化成Fe3+,并与血液中的转铁蛋白结合,进入体内。

铁死亡 (ferroptosis)是一种以线粒体膜密度增高、脊显著减少、膜出现破裂等为主要形态学特征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发生与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有关,铁死亡的调控受铁代谢、脂质过氧化、谷胱甘肽代谢的影响。

通常状态下,机体内的铁在吸收、运输、利用、储存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铁死亡时,细胞内大量的Fe2+发生芬顿反应(Fenton reaction),在生成Fe3+的同时,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促进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死亡 。

研究发现,铁螯合剂可以去除过量的铁从而抑制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是细胞内脂质在过氧化酶或自由基作用下失去氢原子,导致碳链氧化、断裂及缩短,脂质自由基、脂质氢过氧化物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4-羟基壬烯醛(4-hydroxy-2-nonenal,4-HNE)等过氧化中间产物生成,最终使脂质氧化降解,破坏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过程。

铁死亡中,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 PE)的氧化分解是对机体最主要的危害。

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最常见的非蛋白硫醇,也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天然活性肽,由谷氨酸(glutamate,Glu)、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甘氨酸(Glycine, Gly)组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谷胱甘肽分为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两种。

细胞内的谷胱甘肽98%以上为GSH,GSH作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防御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细胞代谢。

GSH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4)的辅因子参与过氧化脂质的还原反应,修复生物膜中的脂质氢过氧化物,防止铁死亡的发生。

谷胱甘肽的耗竭会导致GPX4失活,增加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导致铁死亡的发生,GPX4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抗脂质过氧化酶,亦是铁死亡的核心调控因子。

铁死亡与糖尿病

DM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一项研究表明,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的人胰岛β细胞,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能力显著降低。

而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或DFO进行预处理可抑Erastin引起的GSIS损伤。 砷、镉等一些金属物质暴露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亚砷酸钠(As2O3)可诱导胰岛β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增高,铁离子浓度增高,过氧化脂质,造成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分泌减少。

同样, 镉暴露可导致胰岛内GSH含量下降,GPX4减少,脂质过氧化,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超微结构受损,细胞活性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伴随小鼠胰岛内铁蓄积,GPX4水平下降。

由此可见,导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正是通过诱导铁死亡而造成胰腺β细胞损伤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抑制铁死亡或可以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思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在早前的许多研究中发现,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在 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

非增殖性和增殖性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两个阶段, 其发生机制均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HRCECs)细胞的功能障碍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

在人体血糖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体内的抗氧化剂资源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中,还原性谷胱甘肽作为一种关键的抗氧化剂分子,它在抵抗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血糖的升高,这类分子的消耗量激增,使得视网膜这个精细而敏感的器官更加容易受到氧自由基侵害。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 其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最近发现铁死亡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Geng等人的动物试验中,铁过载兔子模型的肾脏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铁沉积,并且提示肌酐升高可能与此相关。

在另一项动物试验中发现,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铁死亡标记物有明显变化,如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 4(ACSL4)表达水平升高,GPX4表达下降,同时DN小鼠脂质过氧化产物和铁含量增加,而使用ACSL4抑制剂后,DN小鼠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铁含量明显下降,小鼠肾功能明显好转,生存率也有所提高。

在高糖培养的人肾近端小管 HK-2细胞中可检测到铁死亡的特征性变化,如铁过载、脂质过氧化以及线粒体改变, 而在使用铁抑素后,上述变化可减轻,说明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而抑制铁死亡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容易与其他器质性疾病相混淆。

糖尿病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其本身的糖代谢、脂代谢失调,还有其对其他组织器官造成的慢性影响,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正常人高约为2.5倍,而糖尿病患者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4倍。

研究发现,HMOX1(一种编码血红素加氧酶的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糖尿病显著增加了铁死亡和HMOX1水平。

铁死亡抑制剂可以有效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说明铁死亡能够促进糖尿病粥样硬化的发生。

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生与高糖环境下,组织氧化应激与集体抗氧化系统受损导致ROS过度产生造成心肌细胞铁死亡有关。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不断进步,现已发现铁死亡与糖尿病之间的各种联系,从细胞分子层面去探讨糖尿病有助于找到防治的新思路。

抑制铁死亡的发生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方向去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探讨出更多铁死亡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相关的机制,从而明确治疗靶点。

来源:Mr刘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