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Meta公司宣布,其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实时翻译功能正式面向全球用户开放。这一功能支持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实时双向互译,并可通过离线语言包实现无网络环境下的跨语言沟通。
外语学习者们的“外挂”终于要来了!
4月23日Meta公司宣布,其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实时翻译功能正式面向全球用户开放。这一功能支持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实时双向互译,并可通过离线语言包实现无网络环境下的跨语言沟通。
作为Meta与全球知名眼镜品牌Ray-Ban合作的第二代产品,Ray-Ban Meta智能眼镜于2023年9月发布,定价299-379美元,搭载高通AR1 Gen1芯片平台,内置Meta AI语音助手。尽管该产品未配备增强现实(AR)显示功能,但其通过语音交互实现的“所见即所得”AI服务,已展现出差异化的竞争力。
用户通过语音指令“Hey Meta,开始实时翻译”即可激活对话翻译,眼镜端实时输出语音译文,而对方可通过用户手机查看文字翻译记录。本地化语言包的预下载设计,可以很方便的解决跨国旅行中的网络依赖痛点。
而Meta在智能眼镜领域的持续深耕,也是试图通过硬件生态布局来争夺AI入口的战略野心。2024年10月Meta Connect大会首次展示的“实时AI对话”功能即将在美国、加拿大上线,通过摄像头捕捉环境信息,AI可主动提供场景化建议(如根据冰箱食材推荐菜谱)。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2025年1月的财报会议上强调,第三代产品将于同年秋季发布,目标直指“消费电子史上第三代爆款”的千万级销量门槛,为“数亿用户规模的AI穿戴设备市场”奠定基础。
扎克伯格的硬件豪赌为什么选择的是智能眼镜?这是因为智能眼镜作为全天候佩戴设备,可收集语音、视觉、位置等多模态数据,为Meta的广告推荐算法与AI模型训练提供燃料。欧盟市场合规化落地的Meta AI问答功能,即依托于此数据闭环。
Meta对智能眼镜的投入可追溯至2020年与Ray-Ban的首代合作产品,并且在近年的资源倾斜力度显著加大。据其内部人士透露,智能眼镜项目已被纳入公司“十年硬件路线图”核心,2024年相关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0%,团队规模扩大至千人级别。
通过即时通讯功能集成,Meta试图将智能眼镜转化为“移动社交节点”,与Instagram、WhatsApp等自有平台形成协同效应。
据IDC 2024年第四季度报告,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820万台,Meta以38%的份额居首,苹果(未发布相关产品)、Snap(Spectacles系列)、亚马逊(Echo Frames)分列二至四位。
扎克伯格曾直言:“智能手机的交互范式已触达天花板,语音与视觉结合的穿戴设备将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主战场。”
而智能眼镜能否复制智能手机的普及神话,或将取决于两个核心变量:一是AI服务能否超越“新奇体验”阶段,成为用户刚性需求;二是隐私与伦理争议(如全天候摄像头引发的监控担忧)能否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得到化解。这场围绕人类感官延伸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帷幕。
来源:爱讲历史的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