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至26日是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近年来,随着上海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对检察机关保护各类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今年,上海各区的检察院又推出了哪些新举措,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商标权、著作权?
4月20日至26日是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近年来,随着上海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对检察机关保护各类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今年,上海各区的检察院又推出了哪些新举措,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商标权、著作权?
成立知识产权大保护联盟
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中英双语《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该院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16件404人,数量居全市第一。其中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类犯罪,占比92%,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占比8%;侵犯涉外商标、著作权案件占89.4%。
面对犯罪手段愈发隐蔽,犯罪领域从服饰箱包、食品酒类等传统领域向玩具手办、医美护肤、漫画影视等新兴领域蔓延等现状,静安区检察院依法加大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引入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等特色制度机制,加强专业化审计、穿透式审查,准确认定生产、销售各环节涉案金额、量刑情节等,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加大力度挽回知识产权权利人损失。
白皮书显示,45起案件在捕诉环节主动退赔1106.3万元;平均罚金数额45万元,较2023年上涨25%,罚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占比6.5%,罚金最高额达1000万元。
静安区楼宇经济发达、总部经济密集,被侵权事件多发,为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静安区检察院发布了《“静智汇”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将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重点打击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准确把握涉企经济纠纷和违法犯罪的界限,监督纠正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涉企“小过重罚”问题等。
此外,静安区检察院还与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等5家单位共同成立“静安区知识产权大保护——知盾联盟”,联合签署《知识产权大保护联盟备忘录》,明确建立案件线索移送、疑难问题会商研判、民生领域知产案件联动执法等机制。
便利国际创新主体获取信息
聚焦商业秘密保护,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打造的“临聚”商业秘密保护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据了解,“临聚”商业秘密保护联盟首批吸纳了15家涉人工智能、电子科技、新能源等领域企业。浦东新区检察院将为联盟企业构建“个案研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多形式的服务体系。
“临聚”寓意“零距离”服务与“凝聚力”共建。浦东新区检察院已启动“线上+线下”一站式法律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可通过知识产权综合研判基地与检察机关面对面,)进行线上咨询。
2022年起,浦东新区检察院调整张江地区检察院专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浦东检察院涉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白皮书(2022-2025年度)》显示,三年来,张江院共办理涉外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96件654人。
知识产权检察官介绍,当前,大多外资企业还是习惯通过官方网站了解中国司法政策和法治环境。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张江检察”中英文网站正式上线,将为国际创新主体提供权威、便捷的信息渠道,并通过“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测试”功能,帮助企业一键评估风险。
倡导性规范直播电商选品
对以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产业特色的虹口区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保障。
今年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虹口区检察院聚焦网络时代电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级提升,与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选品与品控管理指引》。
检察官介绍,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指引》立足于检察机关相关案件办理中所呈现出的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行业治理角度作出倡导性规范。
《指引》要求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直播营销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选品规范及实施细则并保障有效执行,同时留存相关台账备查。并从供应商资质审核、商品资质审核、商品样品核验、销售卖点审核、品控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头图来源:图虫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