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9日,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凯西医药独家赞助的「畅论呼吸•凯拓未来」2025呼吸疾病学术论坛在上海、北京、深圳、长沙、杭州、济南通过多会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召开。500余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呼吸疾病诊疗的热点话
2025年4月19日,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凯西医药独家赞助的「畅论呼吸•凯拓未来」2025呼吸疾病学术论坛在上海、北京、深圳、长沙、杭州、济南通过多会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召开。500余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呼吸疾病诊疗的热点话题,并深入剖析小气道病变在慢性呼吸疾病如慢阻肺病、哮喘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新进展,为呼吸系统慢病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方向。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瞿介明教授、黄克武教授致开幕词,并与各分会场的大会主席郭岩斐教授、姜淑娟教授、曲仪庆教授、应可净教授、潘频华教授、张清玲教授共同连线表达对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
随后凯西中国总裁兼总经理邓浩青女士致欢迎辞,作为在呼吸治疗领域拥有近90年研发积淀的意大利跨国企业,凯西始终以提倡提升“畅快呼吸”为己任,持续将全球创新成果引入中国。革命性的将吸入装置与超细颗粒技术完美结合。希望通过持续支持呼吸领域学术交流与诊疗能力建设,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管理目标。
致辞完毕后,会议正式启动。
聚焦小气道病变核心地位,创新超细缓雾技术实现“大小共治,细缓易至”的精准治疗新策略
在学术交流环节中,全球顶尖呼吸病学专家Omar Usmani教授首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Small Airways Disease in COPD & Asthma Care-SAD信心之旅》的专题报告。作为英国吸入装置应用指南制定者和小气道研究领域的开拓者,Usmani教授基于其团队发表在众多顶级期刊的20余项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小气道病变探索之旅及所取得的关键研究数据,从个人视角深入分析阐释关注小气道病变的临床意义。Usmani教授指出,小气道炎症是哮喘和慢阻肺病的核心病理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小气道病变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且小气道表面积/容积大,是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的标准吸入装置主要靶向0-7级大气道,无法抵达8-23级小气道,小气道的病理状况无法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研究发现药物颗粒越小,肺部沉积率越高,颗粒每缩小50%,肺部沉积率提高5%。研究表明超细颗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罗(pMDI & NEXThaler®)充分覆盖大小气道,呈2:1大小气道沉积分布;超细颗粒单一吸入装置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pMDI)具有高的肺部沉积率,以及高的渗透率(PI),外周小气道与中央大气道沉积比大于2:1,提示超细颗粒装置在慢阻肺病、哮喘的治疗中,确保药物在整个气道树均匀分布,大小气道共同治疗。
同时,由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分享的题为《从药理和装置看慢性气道疾病的优化吸入治疗》的主题演讲,也重点阐述了超细颗粒吸入制剂助力推动慢性气道疾病大小气道的全面管理。他突出强调,超细缓雾pMDI肺部沉积率高、对患者吸气流速要求低、操作简易、临床使用错误率低,广泛适用于各类慢性气道疾病患者,而超细颗粒吸入制剂(如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采用超细缓雾专利技术,有效成分均匀输出,直达大小气道,助力推动慢性气道疾病优化治疗,新一代干粉吸入装置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高小气道沉积率,低吸气流速要求,三重反馈,易学易用,为哮喘治疗提供新选择。
超细颗粒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助力慢阻肺病全气道优化治疗,实现多维获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敏教授围绕《兼顾大小气道共治,实现多维获益—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引领慢阻肺病治疗新格局》展开了专题汇报。周敏教授指出,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的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GOLD 2025指出,减轻症状、降低风险是稳定期慢阻肺病患者的首要管理目标。慢阻肺病的治疗应双管齐下,同步关注大小气道,实现精准共治,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是粒径大小为1.1μm的超细颗粒,搭载超细缓雾专利技术,具有“细缓易至”独特优势,可充分大小气道。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有效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多维获益。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梁宗安教授的主持下,胡国平教授、聂秀红教授、王轶娜教授、赵丽敏教授和周敏教授围绕《穿“真”引线,“细”致入微——从真实案例看慢性气道疾病的大小气道共治》专题,通过对真实世界疑难病例的“诊疗难点与盲区”现场推演,抽丝剥茧,揭示慢性气道疾病的诊疗挑战大小气道共治策略的必要性,展现了临床智慧碰撞的锋芒。在治疗方面,大家一致认为对于以小气道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且伴有显著症状负担的患者,超细颗粒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在短期疗效方面,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长期管理方面,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以及降低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的超细缓雾装置设计,免摇防堵免拆洗,吸气流速要求低,大大提升了老年患者的用药便捷性和正确率,使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为慢阻肺病的全程管理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
ICS-福莫特罗领航哮喘治疗,超细颗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罗给患者带来更优临床获益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为大家带来的“从《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更新看超细颗粒ICS-福莫特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基石地位”专题中,张旻教授首先对新版指南的关键更新要点进行了权威解读,她指出,面对我国哮喘诊断率和控制率双双低于30%的现状,新版指南引入哮喘诊断路径图,增加“拟诊路径”优化诊断策略,实现了诊断路径多元化;明确了更高标准的哮喘治疗目标——“临床治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重申ICS-福莫特罗作为首选控制和缓解药物贯穿整个治疗阶段,强调了ICS-福莫特罗是哮喘治疗的基石药物。此外,新版指南对小气道带来更多关注,明确了小气道功能评估在哮喘诊断、急性发作预测及临床治疗药物优化方面的临床价值。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指出对于FEV₁占预计值≥80%的患者,若基线期间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如MEF25、MEF50、MMEF中任意两者≤65%预计值),或支气管舒张试验中FEV₁改善>10%且FeNO>35 ppb,可拟诊哮喘并启动诊断性抗哮喘治疗后进一步确诊,提高诊断性抗哮喘治疗成功率;在治疗监测方面,小气道功能评估可预测急性发作风险,指导用药调整;在治疗方面,新版指南首次明确提出了超细颗粒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优势,指出超细颗粒药物能够提升药物沉积率,优化治疗效果;新版指南重申CVA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高比例,并首次推荐ICS-LABA作为首选药物。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和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MMAD均为1.4-1.5μm,具有更高肺部沉积率 ,大小气道共治,助力推动哮喘诊疗最后一公里。
原研品质、唯一具有哮喘和改善支气管阻塞双适应症的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吸入激素的优选
江苏省人民医院孙文逵教授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流行背景下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治疗选择》主题分享,他提到,病毒感染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触发因素,导致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风险增高,而慢阻肺病叠加病毒感染会使急性加重症状更严重。孙文逵教授指出,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发病的关键机制是气道炎症,抗炎治疗至关重要。在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激素,尤其适用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临床用药经验丰富;强效抗炎,显著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口咽部不良反应更低;且有治疗哮喘和改善支气管阻塞双适应症,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优选药物。
最后,学术热点话题联动讨论环节,主持嘉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与李锋教授、聂秀红教授、周琼教授、郑锐教授、孙健教授、林辉斌教授、Omar Usmani教授就慢性气道疾病管理现状、政策、诊疗指南推荐,及未来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激烈的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
● 近年来,对小气道病变生理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为哮喘、慢阻肺病的诊断及靶向大小气道治疗药物的选择与优化带来了新的启示。
● 临床上可以通过很多现有的常规的方法来评估小气道功能。如肺功能指标[MMEF、FEF50和FEF75],影像学指标[X线、HRCT、动态CT(如呼气相扫描)]。
● 超细颗粒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高质量临床循证的不断积累,不仅验证了超细颗粒药物在慢阻肺病治疗中的突破性价值,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推动GOLD指南推荐等级不断提升。
2025呼吸疾病学术论坛圆满落幕,会上各位专家围绕"大小气道共治"理念,通过精彩的专题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和深入的讨论环节,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为线上线下与会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与启发。本次研讨会系统论证了小气道靶向治疗在疾病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夯实了哮喘、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应大小气道共治的理念。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靶向小气道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迎来更多突破性进展,让更多患者实现畅快呼吸!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责编:Jerry
来源:呼吸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