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工作发展史(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19:18 2

摘要:1958年1月5日,《粮食》月刊迎来重要变革,改为《粮食周报》。此次变革旨在更及时、更全面地反映粮食领域的动态,为粮食工作者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更具时效性的信息参考,在信息传播相对有限的当时,这种频率的提升,极大地提升了行业信息的流通效率。

1958年粮食工作重要事件全记录

1958年,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粮食领域同样发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这些事件紧密关联着国家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

1958年1月5日,《粮食》月刊迎来重要变革,改为《粮食周报》。此次变革旨在更及时、更全面地反映粮食领域的动态,为粮食工作者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更具时效性的信息参考,在信息传播相对有限的当时,这种频率的提升,极大地提升了行业信息的流通效率。

1月29日,国务院做出重要人事决定,陈国栋代理粮食部部长。陈国栋在粮食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与卓越见解,他在代理期间积极履职,为粮食工作的平稳推进与有序开展贡献力量。

2月11日,毛泽东主席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任命沙千里为粮食部部长。沙千里有着独特的履历,他因“七君子事件”而闻名,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重要部门任职,在担任粮食部部长期间,他凭借自身的领导能力与对工作的热忱,积极推动粮食部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粮食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进一步做好当前粮食购销工作的指示》。这一指示的发出有着深刻背景,当时粮食思想问题亟待解决,统购遗留问题也较为突出。中央要求各地在透彻解决粮食思想问题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统购遗留问题,并且力争不突破国家销售计划。这一指示对于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合理供应意义重大,从思想和行动上为粮食购销工作指明方向,确保粮食资源得到合理调配。

3月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植物油料加工问题的通知》。通知提出植物油料加工厂的设立方针,应该是分散设立在原料产地。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就地加工油料,减少运输成本与损耗,又能就地供应油饼,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的紧密结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油脂及相关产品的稳定供应。

3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在汉口召开全国粮食会议。此次会议规格颇高,意义非凡,主要聚焦粮食管理体制、征购和供应、薯类经营和粮食价格等关键问题。李先念在会议开始时发表讲话,为会议定下基调。会议结束时,对粮食购销差额基数和粮食收购价格等问题作了总结发言。4月10日,中共中央批转李先念关于粮食会议的报告和有关文件,将会议成果进一步推广落实,为后续粮食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依据与行动指南。

3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粮食供应工作的通知》。当时社会生产活动不断推进,广大工人、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中央指出真正缺粮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宽供应尺度,这充分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保障劳动者有足够的能量投入生产,同时也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4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改进粮食管理体制的几项规定》。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明确将原来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的办法,改为“购销差额管理,调拨包干”,即分级包干、差额调拨的办法。这一转变旨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让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管理粮食,提升粮食管理的效率与针对性,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粮食供需状况。

5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中央商业部门所属工厂下放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粮食部所属的全部工厂一律下放给地方。这一举措是当时经济管理体制调整的一部分,下放工厂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粮食产业,整合地方资源,促进地方经济与粮食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也减轻了中央管理的压力,让管理更加贴近实际生产。

6月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财贸部和国务院财贸部门在广东新会县召开现场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农村方面财贸工作问题,马明方部长在会上作了报告,对农村财贸工作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赵发生也在会上发了言,分享自身见解与经验。此次会议为农村财贸工作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农村财贸工作在粮食收购、销售及资金流通等方面不断完善。

7月18日,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会议讨论内容丰富,涉及1958年增产粮食的分配、储备建仓、薯类安排、购销计划等问题。这些问题关乎粮食的合理利用、战略储备及市场供应,通过会议讨论,各地粮食厅局长交流经验、达成共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制定统一规划。

9月24日,国务院任命赵发生为粮食部副部长。赵发生在粮食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他的任职为粮食部领导班子注入新的力量,协助部长更好地开展粮食工作,在政策执行、业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0月11日至11月10日,粮食部在北京举办全国粮食系统技术革新展览。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粮食系统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果,涵盖粮食加工、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通过展览,促进技术交流与推广,鼓励粮食工作者不断创新,提升粮食行业的技术水平,为粮食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0月15日至23日,全国财贸工作会议在西安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和解决在农村公社化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农村财贸体制、抓紧当前购销工作等问题。李先念在会上作了报告,分析形势,提出应对策略。农村公社化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财贸体制与购销工作必须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10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物价分级管理的规定》。明确粮食、棉花、油料、桐油等商品的收购价格和主要市场销售价格,分别由中央各主管部具体管理。物价管理对于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尤其是粮食价格,关乎民生与社会稳定。这一规定确保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保障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

12月6日,财政部、粮食部发出《关于从1959年1月1日起,将粮食商业的财务收支下放地方管理的通知》。财务收支下放地方管理,给予地方更多财政自主权,地方可以根据本地粮食商业的实际运营情况灵活调配资金,促进地方粮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地方对粮食商业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12月27日至1959年1月2日,粮食部召开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主要讨论粮油购销工作和整个粮食安排问题,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经验与不足,规划新一年工作方向与重点,为1959年粮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做好棉花、油料收购工作和加强粮食计划供应工作的通知》。棉花、油料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其收购工作关系到纺织、油脂等行业发展。加强粮食计划供应工作则是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关键举措,确保在新的一年里,各类物资供应有序,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

1958年这些粮食工作相关事件,反映了当时国家在粮食领域积极探索、不断调整的过程,对后续粮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说明:本文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国粮食发展工作资料,包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发布的相关党史资料,以及各类历史文献和研究著作,力求全面、准确地展现1958年新中国粮食工作的重要历程。

来源:志在八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