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恒瑞医药刚刚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90%;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29.35%。
恒瑞医药刚刚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90%;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29.35%。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增长明显超过营收增速,究其原因,与报告期内对外授权合作密切相关。财报明确指出:"报告期公司收到IDEAYA 7500万美元的对外许可首付款,确认为收入,利润增加较多。"这笔授权收入为公司贡献了显著的利润增长。
从表观利润表来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同比下降55.75%。对此,财报解释为"同期收到授权款项较多及本期研发投入增加"。但实际拆分来看,恒瑞一季度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仍有22%的增长,显示主业依然有着获得现金流的能力。
根据季报,恒瑞医药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5.33亿元,同比增长25.66%。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达460亿元。这种高强度研发投入正在转化为创新成果:公司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9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同时还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今年以来,恒瑞医药已有6项创新成果获批,包括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等。
2025年一季度,累计取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8个(按品种适应症计)。
在肿瘤领域,恒瑞HER2 ADC瑞康曲妥珠单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新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也是瑞康曲妥珠单抗第8次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充分体现了该药物在多个瘤种治疗领域的临床潜力。
公司在热门的降糖减重领域也有突破,新型GLP-1和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披露了积极的临床数据。
授权合作成为增长新引擎恒瑞医药的对外授权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引擎。截至目前,公司已实现14笔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其中近三年对外授权9笔。
今年3月,恒瑞将自主研发的Lp(a)抑制剂HRS-5346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的权利许可给默沙东,首付款2亿美元,交易金额累计可达19.7亿美元。
4月,公司又将口服小分子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予德国默克集团。这些高价值授权交易不仅验证了恒瑞创新实力,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利润。
国际化战略持续引进高端人才今年4月,拥有三十多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的冯佶正式出任恒瑞医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经营管理。
冯佶的加入被视为恒瑞加速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信号。在加盟恒瑞医药前,冯佶曾就职于上海仁济医院、诺华、安万特和阿斯利康,历经销售和营销管理、事业部业务管理、全球产品组合战略及国际业务运营和拓展等重要岗位,在中国、亚洲及全球市场均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上任伊始,冯佶就带队参加了在泰国曼谷举办的202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糖尿病大会,并率队参访泰国公共卫生部,旨在进一步推动恒瑞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布局。
此前,恒瑞还引入行业老将江宁军全面负责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工作。所谓"江宁军效应"立竿见影,恒瑞医药风格大变,迅速就完成了多项海外BD交易。 在江宁军的推动下,恒瑞医药加速了创新药海外授权步伐,大幅提升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短板仍需补足不过,恒瑞依然也有自己需要正视的问题,质量合规。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中提到,恒瑞继2024年5月首次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完整回复函(CRL)后,在今年3月再次收到CRL,恒瑞合作伙伴HLB在韩国交易所公告双艾组合被FDA再次拒绝审批。
两次CRL表明,尽管恒瑞在合规性改进上取得进展,但FDA对其生产和数据验证的高标准要求仍未完全满足。
恒瑞的创新成果陆续落地,国际化加速推进,外部合作频出,利润增长合乎逻辑。但成长的背后,恒瑞依然需要补足短板。这也是恒瑞从“仿创结合”迈向“原创新药全球化”企业进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