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有多牛?青海给出答案:用光伏治理沙漠,同时还种地养羊

摘要:这片荒凉的土地,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坦而有台阶的草原或荒滩”,可现实却与名字所蕴含的诗意相去甚远,如今在中国科技赋能之下,这里竟然完全天翻地覆。

这片土地草木稀少,风大得能吹动石头,整年几乎都在刮风,从春天刮到冬天。这句流传在青海的民谣,描绘了塔拉滩最朴实的景象。

这片荒凉的土地,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坦而有台阶的草原或荒滩”,可现实却与名字所蕴含的诗意相去甚远,如今在中国科技赋能之下,这里竟然完全天翻地覆。

中国科技有多牛?青海给出答案:用光伏治沙漠,种地的同时还养羊

塔拉滩曾是个不毛之地,荒漠化程度高达98.5%,草木难存,风沙不断,仿佛大自然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对于长途司机而言,塔拉滩更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险阻,进入这片“无人区”,车辆能否顺利驶出全凭运气。

如今的塔拉滩却上演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蜕变,它不仅披上了绿装,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还养育着成群的“光伏羊”,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矗立着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是如何化茧成蝶,蜕变为充满希望的绿洲的呢?

塔拉滩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那里海拔差不多3000米,是个高海拔、干燥的荒漠草原。

恶劣的自然环境曾是这里发展的最大阻碍,但也正是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蕴藏着巨大的清洁能源潜力。

塔拉滩阳光充足,日照时长超1800小时,地形又平又大,非常适合建大型光伏电站,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将太阳辐射能高效转化为电能的绿色能源系统,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正引领着一场清洁能源的革命。

这种能源既环保又生态友好,被认为是未来能源领域的关键趋势。

2009年,欧洲有过一个在撒哈拉沙漠建太阳能电站的大计划,想用它给欧洲供电,但后来这个想法没成。

中国在塔拉滩首开先河,借助科技进步,将这片荒凉沙漠点亮,在塔拉滩建光伏电站挺有难度的,一堆难题等着解决。

塔拉滩的风很大,一般的太阳能板很容易被风吹走或损坏,损耗挺严重的,在接近3000米的山上,空气稀薄,对施工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健康挑战。

所以这种大工程得投入不少钱呢。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工程师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巧妙地将科技创新融入到电站的设计之中。他们不仅铺满了光伏板,还建了个特别的塔式太阳能热电站。

这座电站周围环绕着23000多面定日镜,这些镜子的反射率高达94%,能够自动调整角度,将阳光精准地反射到中央的吸热塔上。

这些镜子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协同作战,将70万平方米的阳光汇聚到一起,形成强大的能量。

吸热塔里,使用了熔盐来储存和传递热量,这种材料能大量吸收热量,然后转变成电能,更令人惊叹的是,每次加热后,熔盐储能系统可以连续发电12个小时,即使在夜晚,发电站也能持续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出清洁能源。

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的效率,也保证了能源的稳定供应。

光伏板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更意外地为塔拉滩的生态恢复创造了奇迹。为了稳固光伏板,避免被风沙破坏,工程师们试着在光伏板下方播撒草籽,希望这些草能帮助挡风固沙。

出乎意料的是,在光伏板的遮挡下,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光伏板的清洗也为土壤提供了宝贵的水源,这些草籽竟然顽强地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

光伏板如同巨大的遮阳伞,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庇护,也为这片荒漠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渐渐地,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植被覆盖率竟然奇迹般地恢复到了80%!

可草的快速生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过于茂密的杂草会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全靠人工来拔草,费用会相当高。

这时,当地牧民的智慧再次发挥了作用,他们想出了一个非常牛的解决办法——让羊来吃草!

于是,成群的羊被放养到光伏板下,它们一边悠闲地吃草,一边为土壤施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羊粪成为天然的有机肥料,滋养着这片土地,让土壤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了方便羊群在光伏板下活动,工程师们还特意设计了高矮两种不同的光伏板支架,将光伏板的高度抬高,为“光伏羊”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空间。如今,塔拉滩的光伏园区里,已经有2万多只“光伏羊”在悠闲地吃草。

这些措施帮牧民省了720万饲料钱,牧场草产量也提高了,现在能养8万只羊了。

这种“光伏发电+生态修复+生态养殖”的模式,既带来了经济收益,又保护了环境,给塔拉滩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正逐渐蜕变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生态牧场,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光伏产业园区建成运营后,提供了约1500个固定和临时工作机会,涉及建筑、设备保养、种植和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许多当地农民参与到光伏农业项目中,他们的平均年收入因此增加了20%到30%,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光伏发电不仅让家家户户亮起了灯,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赚钱的好机会,塔拉滩,如今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片绿意盎然的清洁能源宝地,塔拉滩如今成了全球关注的清洁能源新地标。

占地609.6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香港岛大小的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已被正式确认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堪称“光伏超级工程”。

这座巨大的“光伏海洋”,每年可发电212.6亿千瓦时,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用电需求,还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清洁能源输送到远在江苏、河南等地的城市,为更多地区提供绿色电力。

与2011年之前相比,塔拉滩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地恢复得挺不错,现在有1000多公顷了。风也小多了,比以前慢了一半。水分流失也少了,比原来少了一多半。之前草都没多少,现在看,覆盖面得有80%了。

曾经的荒漠戈壁,正在逐渐转变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我国光伏发电在沙漠治理中的成功案例,展现了一种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塔拉滩的成功并非个例,它代表着中国在光伏治沙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光伏板的治沙原理其实很简单:它能够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它还能阻挡风沙,降低风速,减少风蚀和沙土流失。

清洗太阳能板的水会渗透到地里,这样能滋润土壤,提升周围空气的湿度。在光伏板的遮护下,植物茁壮成长,根系牢牢抓住沙土,有效抵挡了沙尘暴的侵袭。植物掉叶子后变成枯枝,这有助于提升土壤的养分和结构。

在中国其他沙漠地区,也涌现出许多类似的光伏治沙项目,例如,库布齐沙漠的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91万千瓦时,年发电量65亿千瓦时,同时有效治理了2.3万亩沙漠,植被覆盖率从最初的3%提高到53%。

哈尔盖沙漠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2GW,年发电3.8亿千瓦时。宁夏中卫的光伏农业项目给当地带来了两千多个就业岗位。这些例子说明,光伏发电不只是能源变革,更是环保的革新。

这不仅能解决偏远地区的电力需求,还能有效绿化环境,给治理沙漠化带来了新办法。中国的光伏治沙实践,证明了光伏发电和环境美化可以并行不悖,实现双赢。这不仅是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饱受荒漠化困扰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语

塔拉滩光伏发电项目的成功,是一曲科技与生态和谐共生的赞歌。

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已变成希望的绿洲,这片土地的巨变,正是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完美结合的成果。

塔拉滩的经验说明,用对科技,顺应自然,咱们既能把经济搞上去,又能把地球家园守护好。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塔拉滩这样的奇迹在世界各地涌现,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振华叙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