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经常买到烂茶?3个原因,看看你踩了哪个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20:00 2

摘要:后台收到的留言中,除却对我们的关心和提问,剩下的大多都是茶友们各种购茶失败的苦水。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拆开19,9元包邮快递箱的瞬间,显而易见的霉味扑面而来;

万人直播间抢购的“极品头采银针”,冲泡开的汤水却难见鲜爽;

咬牙花高价购入的“七年陈老白茶”,拆开棉纸叶片黑得明显......

这些场景,总在一些茶友的喝茶生活中反复上演。

后台收到的留言中,除却对我们的关心和提问,剩下的大多都是茶友们各种购茶失败的苦水。

“为什么我总是买不到好的老白茶?”

“这些商家咋逮着我一个人薅?”

“这样的茶能买吗?能喝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村姑陈早已屡见不鲜。

面对这些货不对板的烂茶,我们似乎总是习惯将问题归结于市场,怪商家虚假宣传,怪平台监管不力,甚至再抱怨一句:“茶叶圈的水太深”。

但茶叶市场当真处处是坑,无处下脚吗?

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劣质茶,包装精致却难以入口,茶友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茶叶市场固然鱼龙混杂,但若反复在一个泥坑中跌倒,就该反思,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2》

不了解茶叶的价值,是茶友们经常买到烂茶的核心原因。

买了廉价茶来求鉴茶的茶友,村姑陈一般都会向他科普那款茶叶的真正市场价,避免再次上当。

当听到某款茶叶的真实价格水平后,茶友们的反应,无一例外,都觉得贵。

由此便不难看出,大部分人对茶叶的价值都没什么概念。

就拿白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白毫银针举例。

白毫银针的采摘,集中在每年春茶季,大概是三月中旬,由于只以茶树肥壮的芽头为原料,故而根据当年气温的变化,白毫银针的采摘时间也在不断变化。

遇上气温升得快的时候,采摘时间还有可能被压缩到5天左右。

这短短几天时间内,采茶工要从早到晚,接连不断地采,和天气抢茶芽。

但即便如此,一名熟练的采茶工一天采下来的茶叶,也常常不足半斤。

4.5-5斤的茶青,才能制成1斤干茶。

一名采茶工,一天的工资,大概是200-300元,春茶季采银针,一天最少要请5-6个人。

如此算来,一斤干茶的成本,几百块根本不够,更别说还要算上加工、储存的支出。

白毫银针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

萎凋时,要离地70公分薄摊薄晾,根据当时的天气和光照及时调整萎凋的位置和时间。

光照过强就将茶青收起来,等到光照柔和再取出来晒。

而想要烘透白毫银针,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烘得不到位,茶芽那5-7层似春笋的层层包裹的结构中残留的水分就会影响后续的储存。

烘过火了,茶芽表面又要被烘焦。

制茶的全过程,都需要请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制茶师时刻看顾。

好的制茶师,价格也不便宜,基本都是上千块一天。

以上种种,再加上仓储的场地成本、设备成本,后期销售的物流成本等等,一斤白毫银针买出四位数的价格,是完全合理的。

而那些廉价的茶叶,要么用了廉价劣质的外地茶青,要么在制作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还很有可能是经过渥堆发酵的做旧茶。

在不了解茶叶制作成本的情况下,首选便宜的茶是人之常情,毕竟看起来几乎相同的两样东西,大多数人都会选便宜的买。而因此买到劣质茶,也是在所难免。

对于茶叶来说,贵不一定能保证质量,便宜却可以肯定没有好货。

《3》

此外,还有一些人容易买到劣质茶。

比如那些喜欢捡漏、抱有侥幸心理的茶友。

不可否认,9.9元包邮的价格,有十足的诱惑力。

尤其是这个直播带货盛行的时代,在主播的激情推销和水军的推波助澜之下,很难忍住不下单。

那些层出不穷的直播套路——假拆快递、福袋盲盒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出超值捡漏,再不买就亏的氛围,引导茶友们争先恐后地下单。

很多茶友即便心里有预感这是假茶、劣质茶,也不觉得自己下单了有什么损失。

毕竟它只要九块九,还包邮,本来价格就不贵,买回来试一试也不亏。

若是真的侥幸买到好茶,岂不是赚大啦。

可是各位,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茶贩子不是慈善家,他们既然还在卖茶,其中就一定有利可图。

表面上看,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是通过不断压低成本,取得更高的利润。

这些茶的茶青是劣质的,工艺是粗糙的,有些原料甚至都不是茶叶,随便包装加工一下,就上市销售。

贪便宜买回来的劣质茶,喝下去必定损害身体。

既然都花了钱,倒不如将买多份劣质茶的钱集合在一起,买一份品质优秀的茶,好好感受茶叶悠扬的香气和饱满的滋味。

好茶价格不便宜,但喝茶不一定要买最高档次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性价比最高的,品质正常的茶叶,也很好。

宁可少喝一口好茶,也不愿多喝一口烂茶。

《4》

有的茶友,他不贪小便宜,也舍得在茶叶上花钱,可总是买不到自己中意的茶,这又是什么情况?

有种心态,用俗话来说,就是“随大流”。

买茶的思路和方向,时刻跟着别人走,完全不用脑思考。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别人说西湖龙井最鲜爽好喝,他要买回来尝一尝;

别人说有年份的老白茶喝起来对身体有好处,他也要买回来试一试。

害怕踩坑踩雷,所以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

最后买了一大堆别人爱喝的茶,自己喝起来却又不尽兴,然后抱怨一句“买不到好茶”。

人的喜好是相当主观的,别人觉得好喝的茶,自己不一定能接受。

如若一味地随大流,硬着头皮乱喝茶,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喝了几年,还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茶。

因而平时买茶喝茶的时候,茶友们还是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喜好。

怕茶味过浓的,下次就挑发酵程度低的买;喝不惯茶青味的,下次就买带些年份的老茶试试。

想要真正喝懂茶、会买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自己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一步步稳扎稳打,久而久之,自然就成了行家。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假,盲目跟风,也容易落入茶贩子的陷阱。

《5》

想避开劣质茶,首先就要远离那些价格低得过分的廉价茶。

一分钱一分货,贪图小便宜是绝对买不到好茶的。

买茶之前,可以先了解好各种茶叶的品类、等级,市面上用低等级充当高等级茶叶的行为十分常见,如果不了解不同等级之间的区别,很容易被骗。

并且,要知道好茶的风味和香气究竟是什么样的。

例如白茶,其特点不过鲜、香、醇、爽四个字,喝起来香清甘活,醇厚稠滑。

提前学习了解后,即便没喝过,也能通过这些描述,对白茶的品质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识破拙劣的骗局。

买到劣质茶,是常有的事,买得多了,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地也能慧眼识茶。

怕的就是执迷不悟,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出改变的茶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村姑陈也只能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