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清远市自然资源局联合英德市人民政府在水边镇水边社区徐屋村民小组开展地质灾害临灾避险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全面提升突发地质灾害应对能力。
导读
英德开展地质灾害临灾避险应急演练
英德交通运输局:路域整治筑就平安廊道
英城街道:民兵集训展风采,以练为战显担当
大站镇侧塘村开展义诊志愿服务
英德开展地质灾害临灾避险应急演练
近日,清远市自然资源局联合英德市人民政府在水边镇水边社区徐屋村民小组开展地质灾害临灾避险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全面提升突发地质灾害应对能力。
演练模拟英德市水边镇水边社区徐屋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情景:2025年4月22日,清远市地环站对英德市水边镇发布气象风险3级预警,水边镇水边社区徐屋村民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仪器发出红色预警警报,收到预警信息后,英德市、镇、村干部按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要求启动防御响应。
根据预案,综合协调组、群测群防组、医疗救护组、疏散转移组、安置保障和宣传报道会务组、驻地技术支撑组等各小组分工明确、协同合作。镇、村干部开始采用铜锣、电话、报警器等方式提醒全体受威胁群众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撤离;群众撤出后,工作人员迅速在现场拉起警戒线,镇政府按照事先选定的安全避险场所,妥善安置受威胁群众;经专家研判滑坡已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后应急响应结束,受威胁群众有序撤离返回。
此次演练进一步检验了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配置情况以及受威胁群众在突发事件中逃生技能掌握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大家进一步熟悉应急响应程序,提高了临灾避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莫文杰)
英德交通运输局:
路域整治筑就平安廊道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英德市交通运输局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地方政策、法规,联合黄花镇政府于2025年4月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清理S382线、X366线等主干道沿线违规广告牌,全面提升镇域路域环境品质,以法治手段护航城乡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英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公路两侧绿化用地范围的通告》规定,公路两侧的边沟外缘起2米以内为公路用地,任何单位未经批准禁止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六、七大队联合属地政府走访排查黄花镇S382线、X366线等主干道沿线多家商户,针对在公路旁违规设立广告牌行为的商户,现场下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2份,对无法现场告知的商家,通过电话告知,责令其在限期内将违规广告牌自行拆除。针对商户法律认知短板,执法人员同步开展了“送法上门”活动,逐条解读《公路法》、地方政策、法规及整治意义,引导商户理解整治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促成12家商户主动自拆。2025年4月21日,黄花镇S382线、X366线沿路违规广告牌已全部拆除。
拆除前
拆除后
整治后的S382线、X366线路域环境焕然一新,不仅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更提升了英西峰林旅游带的整体形象。下一步,英德市交通运输局继续坚持以法治化、系统化思维攻坚路域治理,既筑牢平安廊道安全底线,更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交通动能,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陈富欣)
英城街道:民兵集训展风采
以练为战显担当
近日,随着北江大堤英城河段防汛演练的收官哨声响起,英德市武装部组织的为期5天的民兵集训圆满落幕。来自全英德市24个乡镇的80名基干民兵在英德市国防教育中心至北江大堤英城河段展开多科目实战化训练,英城街道此次参训共有8名学员,其中有7名退役军人,全面锤炼应急应战能力,筑牢辖区安全屏障。
闻令而动
淬炼责任担当
4月16日,集训开训动员在英德市国防教育中心拉开帷幕。英德市市委常委、市人武部上校部长蔡创强调:“作为新时代民兵,既要筑牢思想防线,更要锻造过硬本领,确保在防汛救灾、森林灭火等任务中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此次集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操训练+实战演练”模式,内容涵盖国防教育、战术基础、应急救护、防洪抢险等核心科目。在国防教育中心,学员们系统学习国防法规、军事理论及应急处突案例;转战北江大堤后,重点开展冲锋舟驾驶、堤坝加固、人员转移等防汛专项训练,并针对春季森林防火高发期,增设灭火装备操作及火场避险实训。
实战砺兵
锻造过硬本领
训练场上,学员们身着迷彩服,挥汗如雨。战术训练中,盾牌操练、战术队形变换一气呵成;防汛演练现场,冲锋舟编队劈波斩浪,沙袋筑堤动作迅捷;应急救护环节,心肺复苏、伤口包扎规范高效。参训学员、退役军人杨建飞表示:“此次训练紧贴实战需求,于我而言,不仅锤炼了体魄、让体能更上一层楼,更掌握了一系列在危急关头能够保命救人的关键技能,这对我退役后的生活与成长意义重大!”
集训期间,学员们围绕冲锋舟操作、水上救援等科目展开了高强度训练。在北江大堤英城河段,学员们驾驶冲锋舟,反复练习不同队形的变换,包括S队形,纵队,横队,环形,8字形等多种编队方式,以提升水上作业的灵活性和协同性。面对湍急的水流和复杂的河道环境,学员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顶烈日、战高温,挥汗如雨地投入到训练中,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检验训练成效,集训最后一天组织综合考核,设置现场抢险救援、防汛装备操作、突发火情处置等科目。考核结果显示,民兵队伍整体成绩优良,多项科目优秀率达95%以上。
英城街道退役军人廖东波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2025年民兵应急力量一专多能专业集训“优秀个人”称号,为英城街道赢得了荣誉。廖东波作为英城街道的参训代表,自集训开始就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认真学习每一项训练科目,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在多个项目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水上救援演练中,他凭借冷静的头脑、娴熟的技术,成功完成了模拟救援任务,赢得了教官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军民同心
共筑平安堤坝
北江大堤英城河段是当地防汛重点区域,此次演练恰逢连续大雨,刚好符合堤坝险情以及群众落水救援的场景。民兵分队与专业人员协同作战,仅用40分钟便完成50米堤段抢险加固任务,以及群众落水抢救任务,展现了高效的应急抢险抢救能力。
街道武装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民兵队伍建设理念,结合辖区实际完善预案,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为英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此次集训不仅提升了民兵队伍的专业素养,更强化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使命意识。随着汛期临近,这支经过淬炼的民兵力量将成为守护英城安全的重要防线。
(刘晓芬)
大站镇侧塘村开展义诊志愿服务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薪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近日,大站镇侧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英德市中医院、大站镇卫生站的医疗团队,联合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 健康义诊暖民心”义诊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此次义诊活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累计义诊服务76人次,解答各种疾病咨询13人次,发放各类健康知识宣传彩页126张,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成效。
“我有高血压病,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利索,去市区的医院看病,路程太远不方便呀,今天医生上家门口义诊,教我怎么预防怎么用药,告诉我饮食要清淡、运动要适度,真的太暖心了!”长期患有高血压病陆大妈激动地说道。
通过开展义诊活动,不仅让山区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接下来,大站镇侧塘村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持续发力,开展更多更好的惠民活动,为侧塘人民创造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
(张忠扬、陆思瑶)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晓静
编审:侯灵
来源:英德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