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零售行业,AI技术已如汹涌浪潮,全面渗透各个环节。从智能客服快速响应消费者咨询,到精准的销售预测助力优化库存管理,再到个性化推荐引擎为消费者打造专属购物体验,AI正重塑着传统零售的格局,带来效率的飞升与成本的显著降低。饶是如此,AI仍然具有巨大潜力。

在当今零售行业,AI技术已如汹涌浪潮,全面渗透各个环节。从智能客服快速响应消费者咨询,到精准的销售预测助力优化库存管理,再到个性化推荐引擎为消费者打造专属购物体验,AI正重塑着传统零售的格局,带来效率的飞升与成本的显著降低。饶是如此,AI仍然具有巨大潜力。 零售行业从业者该如何破局? 全零售AI火花大会独家对话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带来了对零售行业极具价值的深度洞察。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韦青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这次火花大会,您的题目是“沉默的主角-从“有”到“有用”到“有作用””,是什么样的观察让您起了这样一个题目? 韦青: 大家都明白,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最终还是要以增添人类福祉为导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在这种前提下,考虑到现在大多数媒体宣传或专注点总是强调需要拥有某种技术能力,但 实际上在真正落地过程中,有很多未被指出的“沉默的主角”,比如公司内部的员工和最终因技术赋能的产品使用者 。 从拥有一种技术到能够在一个组织内被有效使用,这也是微软的经验和体会。微软公司在2024年大力推动公司员工内部使用我们自己的智能产品,无论是人事团队还是Readiness团队的参与,这就是微软自己赋能自己的过程,进而为我们的用户赋能。 最终,用户不会在乎你作为上游厂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智能性有多强,他们在乎的是能否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要让产品能够解决问题,绝不仅仅依赖技术的先进性,还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具备用户领域的知识,并结合人工智能的不断学习算法。用户独有的数据也成为其能否发挥作用的核心要素。 综合这些因素,仅仅拥有技术是不够的,公司内部员工是否能够有效使用技术,决定了是否能够提高公司的效率。 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对外部用户的帮助,降低成本并提高用户满意度。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从您的全局视角观察,您认为中国的零售快消行业在数智化的道路上和中国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 韦青: 我认为中国的零售快消行业有一个显著特点:由于行业性质决定,它的数据是完备的。一旦这些数据能够被收集起来,就能很好地反映用户的采购习惯和使用习惯。也就是说, 零售快消行业的数据在经过领域知识的建模后,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 因此,零售快消行业在这一轮数字化、智能化的大潮中,最有可能成为受益最多的行业。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行业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只是零售快消行业如果能够建立完备的数据模型,确实能够从数据中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此外,零售快消行业的信息渠道和方式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喜好。 随着大语言模型和基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进步,这些技术能够生成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 ,使信息传达更加高效、迅捷。 这将进一步提升零售快消行业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您有说过“变化太快,但请放心,你不是唯一一个觉得跟不上节奏的人。“ 我们看,包括Deep Seek时刻以及和GPT4o模型掀起的吉卜力风格生图热潮,仿佛都在告诉大家,别着急追寻AI,等赢家出来就好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晚一步可能就后悔一生。您认为企业现在应该以什么节奏探究AI? 韦青: “晚一步后悔一生”这个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它取决于你的一生有多长。如果你的一生只有一年,那么这可能是“夏虫不可语冰”的情况。夏虫的一生与一个想做成百年企业或十年、几十年企业的一生完全不同。当然,凡事不可能绝对,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如果节奏和鼓点没有踩对,可能会在短期内丧失核心竞争力。 因此, 对于探究AI或使用AI节奏的把握,首要的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是技术本身节奏有多快,而是这家公司本身有多大的能力。 如果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使用技术,最终可能会因为快节奏丧失方向和主动性。 当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紧跟技术潮流时,真正需要问的是自身对于技术本质的研究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多高,而不是仅仅觉得赶不上潮流。技术行业一直强调要滑向冰球即将到达的位置,而不是冰球现在的位置。所有成为潮流的事物,即贩夫走卒都开始讨论,从节奏而言,早已经结束了。 对于企业而言,判断下一步节奏的最佳方式首先是亲身实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 真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自身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更有可能主动把握技术的节奏。微软作为一个“吃自己狗粮”文化的企业,我们自己也在经历这个过程。因此,我们提出的产品、技术和建议方案,大部分都是基于比冰球现在的位置稍微前进一点的下一步来做计划和考量的。我们希望能够与客户一起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又不能走得太早。 要理解走向冰球的下一个位置,就要了解冰球本身的运动特征,它现在在哪儿以及它运动的方向在哪里,这样才能大致判断出它的下一个位置。微软的产品策略,包括我们最早推出的Copilot概念和Microsoft Fabric,强调Data and AI而不仅仅是AI for Data。此外,我们关注合规、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和Responsible AI,都是在为即将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做好准备。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大概一年之前对您的采访提到大家当时都高估了人工智能的短期成就,现在看这个观点是否有松动? 韦青: 所谓的高估和低估,其实是与时间线相关的。何谓长期,何谓短期?如果把长期理解为1年,那是短期还是长期?如果把短期理解为10年,那是短期还是长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观点。 这个观点毫无松动,反而由于现在的AI for Science和AI for Energy/Material/Biology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AI的潜力。如果AI仅仅停留在制作视频、图片或整理和生成文章,这绝对不是人工智能为人类福祉带来回报的唯一方向,甚至可能不是正确的方向。但这只是一个过程。 真正的愿景和目标越远大、越长期,我们按照复杂性科学的说法,就是关注方向而不是终点。 从方向来看,AI的专业能力是为了人类探索未知,而不仅仅是解决目前的已知问题。 已知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现有的能力,让我们能够继续前行,攀登新的高峰。 理解这一点后,我们会明白AI的真正本质是解放人的劳作,让人类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原来没有精力思考的问题,去实现原来没有精力实现的目标。有了这样的愿景,我们就能更好地支持当前的探索,不局限于短期的成就。 用这种方式来考虑问题,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AI的长期价值和潜力。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从您的技术视角,您是怎么剖析零售行业的生意的?您认为我们的零售企业家们,应该用什么视角看待AI技术? 韦青: 从零售企业家的视角来看,我曾根据业界常见的情况,总结了一个关于5个馒头的例子。当大家都在关注技术本身能带来什么时,有一句话叫“愚者为果,智者为因”,这是因果关系。OpenAI的原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在采访中经常提到的: 如何积累富含知识和企业自身经验的数据,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深厚的数据能力积累。 数据能力是第4个馒头,第3个馒头是流程再造 。独有的、富含经验和知识的数据,产生于公司内部的文档、信息流转和决策机制。除了历史数据,还有实时数据的产生。流程再造让这些数据能够实时生成并随时被学习,从而实现与时俱进的智能。 第2个馒头是人才。 大部分企业的人才容易被技术迷惑,忽略了技术的目的——解决问题。然而,领域专家有时由于对技术的不理解,容易排斥、神话或妖魔化技术,很少能把它当作工具。微软可以帮助客户理解技术的内涵,让人才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仆人。 第1个馒头是文化再造。 微软在10年前,萨提亚刚做CEO时,就强调推动的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文化再造让大家认识到新时代的特征,发自内心地拥抱新技术,改变思想、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挑战和机会的人才。然后才会有流程再造、数据积累和智能生成。 这5个馒头的例子展示了凡事要按部就班,智者为因愚者为果的逻辑。即使有了智能,Human in the loop仍需保持,这也是微软推Copilot的原因。我们坚信人的力量,机器是手段,人才是目的。最终还有Human on the loop的要求,让我们用第一性原理思考人何以为人。 零售的目的是解决人类的购买问题,而人类购买的目的是什么?采购完东西后,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些不断的循环迭代,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咨询公司有过统计:接近70%的 to B 的AI项目,没有达到最开始的预期效果,您认为AI从“有用”,再到“有作用”,这两个里程各自的难点是什么? 韦青: 这与“有用”再到“有作用”是完全一致的,我并不认为这是失败。爱迪生曾说:“我从未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成千上万条行不通的路。”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寻找下一条路。 回顾一下,从2022年底ChatGPT问世,到现在不过两年半时间,这期间有多少断言声称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突破。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大部分人只是偶尔使用它,有一些常用的,但它并没有完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习惯。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首任主任举例说,大部分人在使用新技术时的做法,就像是人类回到100年前、200年前,发明了喷气引擎,然后将这个喷气引擎装在了马车上,而不是因为喷气引擎重新设计一个交通系统。 我们现在所谓的to B领域中AI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把这么强大的引擎装在了马车上,而不是重新设计了汽车。这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问题,“有”没有意义,要从“有”到“有用”。 以Microsoft Fabric这个产品为例,工程师们逐渐意识到需要从最早的AI for Data转变为Data for AI。Data for AI要求的是数据的处理,需要因为新的工具和新的能力而做出改变。这其实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即转型。这里并没有使用所谓的技术,它只是利用数字技术来转变我们的流程、文化、人才和业务内涵。 全零售AI火花大会: 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零售快消企业分散度高,对于中小型零售企业和快消品品牌,您认为微软会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参与到他们的AI赋能之中? 韦青: 微软公司有一种“自己吃自己狗粮”的文化,这意味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改进自己的技术。从Human in the loop到Human on the loop,我们经历了从“有”到“有用”再到“有作用”的过程,这是我们实践落地的总结。虽然微软是一家技术公司,但我们绝不是唯技术论的公司,而是一个实证的公司。 我们认为技术本身没有作用,必须内化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坚持自己使用技术,理解技术要以人为本,以人类社会的福祉为本,以赋能世界上的个人和组织并成就非凡为本。 微软的产品提供的是一个系统化的观点,不仅有技术本身,还有各种开发工具、数据库手段、建模方式、培训和各种Workshop等。我们认为,仅给用户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使用户充分掌握技术的工具、手册和培训,才能让技术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微软为用户提供的除了技术以外的更加重要的内容,也是微软公司的愿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 我们是一家生产力和平台的公司,这就是微软的全貌。 来源:商财洞察君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