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最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20:15 2

摘要:在开发出风靡全球的AI编程工具Cursor之前,迈克尔·特鲁尔(Michael Truell)还只是一名1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生。当时他正在谷歌实习,初次体验企业生活却日渐焦躁。

由Facebook早期投资人阿里·帕托维(Ali Partovi)创立的Neo孵化器正大力押注热门AI初创公司Pika和编程工具Cursor的开发商Anysphere。凭借新一轮融资中斩获的3.2亿美元,Neo正力求巩固自己“初创企业加速器常春藤”的地位。

在开发出风靡全球的AI编程工具Cursor之前,迈克尔·特鲁尔(Michael Truell)还只是一名1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生。当时他正在谷歌实习,初次体验企业生活却日渐焦躁。

那是2019年,大一刚刚结束的暑假,特鲁尔坐在加州山景城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 History Museum)的咖啡厅里,对面是阿里·帕托维,他正在为其引以为傲的Neo英才项目(Neo Scholars program)招募新成员,该计划旨在在大学阶段就发掘科技界未来的顶尖精英。

帕托维是Facebook、爱彼迎(Airbnb)和Dropbox的早期投资人,他与特鲁尔畅聊起了AI研究与创业生活。

随后,他递给特鲁尔一张手写的编程测试题——这道题对特鲁尔而言轻而易举,他以破纪录的速度给出了答案。这次见面结束后,帕托维翻开档案,在特鲁尔的照片旁画了一个圈,又在圈里画了颗星星:这是这位投资人的速记符号,代表他对特鲁尔的印象非常深刻,愿意投资特鲁尔今后的任何项目。

后来,特鲁尔加入了Neo英才项目。三年后,帕托维成为他的初创公司Anysphere(Cursor的开发商)的首位投资人。据报道,该公司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1亿美元的年化收入(如今该数字已经翻倍),是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初创公司之一。

“阿里几乎是在我们只有想法时就支持了我们。那时我们还没做出任何成果。”特鲁尔告诉《福布斯》,“他敢于花时间了解并押注那些尚未证明自己的创业者。”

帕托维对迈克尔·特鲁尔的记录档案。特鲁尔后来开发了广受欢迎的AI编程工具Cursor。图片来源:COURTESY ALI PARTOVI

这正是Neo背后的核心理念:抢先挖掘杰出人才,为他们提供硅谷精英的指导与人脉,随后投资他们所创办的公司。“太多人低估年轻人,”阿里对《福布斯》说,“但人类历史上无数最伟大的成就,其实都出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之手。”

Neo成立于2 017年,其核心的英才项目每年挑选30名成员,为他们提供参加研讨会、社交活动以及获得科技巨头招聘资源的机会。

该项目类似亿万富豪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发起的蒂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该计划为辍学创业的创业者提供10万美元的资助——Neo项目的参与者也可以选择休学开展项目,但Neo的资助仅有2万美元,且只持续一学期,采用自愿申报的形式,其目的在于提供相对温和的资助方式,候选人不必完全放弃学业。

2022年,Neo新增加速器项目,将初创公司负责人送去参加为期三周的俄勒冈山区封闭式集训营,旨在实现每年孵化约20家初创公司。

Neo英才项目和加速器项目共提供50个名额,但却收到超过4000份申请,入选难度甚至超过哈佛和耶鲁。上周三,Neo宣布将投入一笔3.2亿美元的新资金,用于支持加速器、种子轮及后期投资,其中部分资金还将用于为休学一学期的Neo英才提供资助。

自八年前成立以来,Neo已悄然成为培育科技界最耀眼新星的摇篮。

除特鲁尔及其联合创始人Aman Sanger外,Neo还培养了多位炙手可热的AI领域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包括生成式AI视频公司Pika的首席执行官,曾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排行榜(30 Under 30)的郭文景(Demi Guo)以及AI编程初创企业Cognition的首席技术官Walden Yan。此外,曾参加Neo加速器训练营的公司还包括区块链初创公司Caldera(由蒂尔的Founders Fund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公司Moment(由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投资)。

一次Neo英才活动中,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与红杉资本(Sequoia)合伙人林君叡(Alfred Lin)出席。图片来源:COURTESY ALI PARTOVI

曾在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工作、现任Chemistry Ventures合伙人的Kristina Shen表示,Neo的人才密度已经引起了风险投资家们的注意:“Neo可能代表最重磅的信号”,指示哪家初创公司值得重视,“外界会把Neo、Prod(另一家加速器)、YC视作这类风向标,但目前来看,就吸引更年轻的顶级创业者而言,我认为帕托维带领的Neo最为出色。”

表现不凡的Neo背后站着三位合伙人:帕托维,支付巨头Stripe前业务主管兼连续创业者Suzanne Xie,以及Neo加速器负责人、前麦肯锡(McKinsey)顾问Emily Cohen。

Neo还拥有一支专业的“导师”团队——包括Notion首席技术官Fuzzy Khosrowshahi和Cognition总裁罗素·卡普兰(Russell Kaplan),他们不仅为Neo成员提供指导,还定期进行办公答疑。这些导师以兼职形式参与,报酬采用收益分成模式,即从基金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

过去半年间,Neo还精心策划了多场邀请科技界顶尖人物参与的闭门活动,出席者包括Facebook前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微软(Microsoft)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红杉资本合伙人、《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魁首林君叡。

Neo吸引了一众投资大佬,包括比尔·盖茨(Bill Gates)、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桑德伯格。“他打造的人脉网络简直前所未见。”桑德伯格谈到帕托维时表示。

随着Neo势头不断攀升,帕托维毫不回避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

2023年,帕托维在某次活动中声称Neo加速器的导师配比优于YC,这惹恼了YC首席执行官陈嘉兴(Garry Tan),他在X上和帕托维“开战”,发文称:“Neo喜欢把他们的兼职演讲者当作‘导师’吹嘘,但五年后,当你需要在办公时段咨询或寻求帮助时,他们还在吗?”他还在多篇帖子中指责帕托维“诽谤”,表示包括他本人在内,YC有12位全职合伙人。

帕托维向《福布斯》表示,他认为YC是“21世纪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孵化出了爱彼迎和Dropbox等公司,他从对这些公司的投资中赚到了不少钱。但他也指出,这家传奇的硅谷孵化器已今非昔比。“Neo严格筛选顶级技术团队,正如YC曾经那样,”他说,“我们比YC更像它最初的样子。”

帕托维指出,2020年,时任加速器YC首席执行官的迈克尔·塞贝尔(Michael Seibel)在采访中表示,YC不打算打造“另一个象牙塔。”他当时还说:“我希望YC更像一个成功的大型州立大学体系,而不是常春藤联盟。”

如今,帕托维表示:“既然他们不再将自己视为常春藤联盟型机构,那我们就看到了打造标杆的契机。”

尽管YC和陈嘉兴并未回应置评请求,但去年在被问及塞贝尔的相关言论时,陈嘉兴并不认同,他告诉《福布斯》:“YC才不是麦当劳。YC是The French Laundry(米其林七星厨师Thomas Keller在纳帕谷开设的独家餐厅)。”

Neo合伙人Cohen表示,Neo项目的精品定位是刻意为之。“Neo社群之所以特别,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是由一群数量精炼、联系紧密且技术精湛的成员构成的,”她坐在Neo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办公室说道——这里曾是Anthropic的总部所在地,“我们不想随意扩大这个圈子。”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出席Neo活动。图片来源:COURTESY ALI PARTOVI

Neo的种子轮项目投资同样珍视这种个性化支持,这些项目包括现实事件押注平台Kalshi(Polymarket的竞争对手)和Bluesky(X的热门对手)。

去年美国大选前夕,Kalshi用户蜂拥下注大选结果,导致平台资金紧张。为了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帕托维当即转账1200多万美元(Neo出资500多万美元,帕托维个人出资700万美元)且未设置交易条款。当时,Kalshi首席执行官塔里克·曼苏尔(Tarek Mansour)在X上发文透露此事,但随即又删除了帖子。他拒绝对此次融资置评,只是泛泛地谈及与Neo的合作关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帕托维始终是我们需要帮助时的第一道防线,”他对《福布斯》表示。

帕托维与双胞胎兄弟哈迪·帕托维(Hadi Partovi)在伊朗德黑兰长大,经历了1979年的伊朗革命。他们是物理学教授的儿子,家里教育氛围浓厚。他9岁时就学会了编程。“编程是我逃离伊朗恐怖现实的方式,”他说,“现实世界充满混乱与不确定性,而编程世界则充满秩序与可预见性。”

1984年,帕托维一家移居美国。六年后,兄弟二人进入哈佛大学,在此结识了林君叡。大学毕业后,帕托维和已故企业家、后来创办Zappos的同学谢家华(Tony Hsieh)共同创办了早期互联网广告公司LinkExchange,林君叡担任首席财务官。此后,兄弟俩又创办了音乐探索网站iLike(2009年被MySpace收购),还在2012年创办了旨在为K-12学生提供编程教育的非营利组织Code.org。

“帕托维想向人们展示一条离开大学,进入科技产业的路径。”林君叡谈到Neo时表示,在他们上大学时,硅谷还未成为热门职业选择。在Neo的引荐下,林君叡也投资了Kalshi,并成为Kalshi董事会的一员。

对于加入Neo的创业者来说,Neo英才项目的一大优势在于能为成员提供接触科技行业大佬的机会。这一点让耶鲁大学毕业生、初创公司Flint创始人Michelle Lim颇感意外。

她的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款AI智能体网页平台,第一笔融资就来自Neo。“我当时正坐在约翰·科里森(John Collison)旁边吃甜点,接着施雷普(Schrep)从我身边走过,”她回忆起一次活动时说。她所提及的分别是Stripe联合创始人科里森以及Facebook前首席技术官迈克尔·施罗普弗(Michael Schroepfer)。

Neo不仅关注创业者,它同样致力于帮助成员入职大型科技公司。

在OpenAI,负责应用人工智能兼初创企业联络官的沙马尔·阿纳德卡特(Shyamal Anadkat)告诉《福布斯》,去年OpenAI面向初级工程师的应届生项目中,所有产品类岗位的新员工都来自Neo。“他们推荐的人才不仅技术实力过硬,”他说,“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同时又渴望创造。”

20岁的Harry Sanders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为了专心创业,开发数学推理领域的AI,他休学了一学期。他说,Neo英才项目的吸引力在于它允许参与者自由探索兴趣所在,这比大学更灵活。“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在容许失败的环境中放手一搏,”Sanders说。

与此同时,在初创公司Anysphere,特鲁尔也在努力将Neo的理念融入团队建设。“我们公司极力借鉴Neo挖掘并认真对待人才的能力,”他说。Anysphere既寻求经验丰富的人才,也愿意冒险押注尚未完全证明自己的年轻人。

“在我们的招聘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挖掘那些刚刚崭露头角却极为出色的职场新人。”

本文译自:

文:Richard Nieva

翻译:Bella&Elsa

校对:Sky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来源:福布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