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提示】关注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做好防治,保障夏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20:33 2

摘要:3月中旬区测报点始见稻桩子囊壳。4月10日调查,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8%,株带菌率为1.31%。随着下阶段温度逐步回升,子囊壳将快速成熟,预计田间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盛期在4月中旬,与小麦扬花期吻合度较高。

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麦蚜等

多种病虫集中并发危害的时期,

也是防病治虫保丰收的关键时期。

根据近期对本区麦田病虫发生监测,

当前小麦病虫害整体发生较轻。

为确保夏粮丰收,

@种植户们,

请重视小麦赤霉病为主的

穗期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病虫发生趋势

小麦赤霉病

3月中旬区测报点始见稻桩子囊壳。4月10日调查,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8%,株带菌率为1.31%。随着下阶段温度逐步回升,子囊壳将快速成熟,预计田间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盛期在4月中旬,与小麦扬花期吻合度较高。

小麦白粉病

近期调查白粉病整体轻发生,仅播期较早田块目前零星发病。

粘虫

区测报点性诱装置3月2日始见粘虫成虫,截至4月12日单个性诱器平均累计诱蛾47头,蛾峰日分别为3月15-16日、3月20-21日。3月底零星查见粘虫幼虫,根据下阶段气温以及粘虫生育期测算,4月上旬将进入卵孵盛期,可延续至4月中旬。

麦蚜

4月10日田间调查,平均有蚜株率10.6%,最高24%,平均百株蚜量32.8头,最高156头。蚜虫增殖能力很强,若天气条件适宜虫量会突增,预计麦子抽穗后,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数量将迅速上升并上穗危害,重发田块如忽视防治将出现枯黄点或枯黄片,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当前苗情和下阶段天气情况

根据粮油科近期田间苗情调查,小麦整体长势较好,早播田块小麦已进入抽穗期,大面积麦田扬花期在4月中旬。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4月份气温较往年偏高,降水量略偏少,整体对病害发生无不利影响,有利于粘虫、蚜虫等害虫生长发育和田间危害。

防治意见

防治适期

小麦扬花初期(见花打药)进行第一次全面防治,主治小麦赤霉病、蚜虫,兼治白粉病,挑治粘虫(防治指标:幼虫量≥3000头/亩);隔7-10天对赤霉病进行第二次防治。如遇持续降雨,应及时补治。

药剂选用

防治赤霉病:亩用480克/升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或者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0毫升。

防治白粉病:亩用12.5%腈菌唑乳油20-30毫升。

防治麦蚜: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

防治粘虫:亩用20%哒嗪硫磷乳油60毫升。

注意事项

防治适期要根据小麦生育期与天气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在防治适期如遇过程性天气或连续阴雨天气,要抓住晴天突击防治。

一定要用足水量,并根据用水量适当调整用药量,避免药液浓度过高造成药害。一般担架式喷雾机每亩药液量30-40升,自走式植保车25-35升,植保无人机施药亩药液量2-3升。

来源:小磊说植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