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北安市牢记黑土地保护要求,构建保护体系、创新三项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创新推出“1+3+1”工作举措,为黑土地保护交上亮眼答卷。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北安市牢记黑土地保护要求,构建保护体系、创新三项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创新推出“1+3+1”工作举措,为黑土地保护交上亮眼答卷。
构建一套体系
织密黑土地保护“安全网”
充分发挥黑土地保护联席会议的 “中枢” 作用,打通部门间的协作壁垒,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编制《黑土地保护利用有关政策汇编》等4个层面50余项“政策宝典”,发放近百余册。在地球日、黑土地保护周等重要节点,联合26家单位开展宣讲、座谈等活动,宣传片播放超百次,宣传资料累计发放万余份,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三项制度
激发黑土地保护“新动能”
“三挂牌” 让土壤剥离再利用更规范。通过“剥离区挂牌”“存储区挂牌”“利用区挂牌”,实现全流程监督与管护。近年来,北安市已开展21个建设项目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项目,剥离土方量12万,利用8万,让黑土地资源 “物尽其用”。“三提前” 为设施农业用地保驾护航。通过“提前选址”“提前指导”“提前预警”,为设施农业用地项目找到 “最优解”。近年来,协助选址设施农业用地26个,指导备案17个,拆除复垦2个,节约占用耕地1500余亩,实现了农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赢。“三关联” 严守耕地占补平衡底线。通过“进出平衡与即可恢复图斑相关联”“占补平衡与项目建设相关联”“大占补平衡与耕地红线相关联”,为耕地保护加上 “安全锁”。近年来,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近70公顷,收取耕地开垦费1200余万元,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健全一套机制
收获黑土地保护“丰硕果”
构建“政府主导+制度引领+科技赋能+全民参与”长效机制,全域发力,耕地面积持续增长。2023年耕地流入3万余亩,2024年整改恢复近2万亩。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基年年份为基准,北安市2024年度稳定耕地差值居全省第一,稳定耕地差值与储备库剩余相抵后位列全省第四,保护成效显著。
未来,北安市将推进多元巡查强化、长效监管优化、资源整合协同三项计划,持续发力,让黑土地成为 “黑色金矿”,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繁荣贡献力量。
一审:王 宇
二审:牛思超
三审:姜 阳
来源:路演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