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国博弈的下一个爆发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22:53 2

摘要:北极地区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以上,包括北极点,其特征是大片的浮冰,冰脊厚度可达20米。据估计,该地区拥有世界上近22%的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其中俄罗斯占北极地区能源资源的52%,挪威占12%。

作者:明弘(沃德研究院研究员)

北极地区一直是俄罗斯和美国的竞争热点,随着全球大国争夺对大量资源和战略路线的控制权,印度也渴望在这一关键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尚未开发的资源宝库

北极地区相对来说尚未开发,被认为是一个未开发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宝库,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从历史上看,它也被视为大国冲突的潜在爆发点。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该地区保持着主导地位。然而,北约组织的北扩迫使俄罗斯大幅增加其军事存在。印度尽管地理位置遥远,但也已在该地区建立了立足点。

北极地区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以上,包括北极点,其特征是大片的浮冰,冰脊厚度可达20米。据估计,该地区拥有世界上近22%的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其中俄罗斯占北极地区能源资源的52%,挪威占12%。

全球工业化以及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快速融化。2024年,北极海冰的最小覆盖面积记录为428万平方公里,比长期平均值低约180万平方公里。海冰减少的速度接近每十年减少13%,这意味着到2040年,北极可能会在夏季完全无冰。

冰川融化的后果是深远的,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许多岛屿领土和沿海城市。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最近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等论坛上的讨论突显了这一点。

与南极洲不同,南极洲受1959年条约的约束,只允许和平活动,北极地区没有类似的条约。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负责处理与北极国家有关的问题,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观察员国必须承认北极国家的主权和管辖权,同时承认管理北冰洋的广泛法律框架。2013年5月,印度成为第11个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地位的国家。

俄罗斯和美国长期以来在北极地区设有军事基地和监视系统,包括核威慑能力。

俄罗斯在该地区运营核动力破冰船已有很长时间。尽管俄罗斯、美国和挪威之间的北极军事环境合作(AMEC)协议促进了某些苏联和美国资产的退役,但来自其他国家日益增长的兴趣引发了两个主要大国之间新的冷战动态。

曾经盛行的合作氛围已经恶化,特别是考虑到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局势引发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北极地区的海航线

融冰的增加已经开始使北极地区在夏季的开放时间更长。在21世纪,有三条主要路线可能会彻底改变国际商业航运业。

北方海航道(NSR)位于俄罗斯的北极海岸,这里的冰最先融化,因此可供使用的时间更长。它还拥有最高的商业潜力:该航线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距离从通过苏伊士运河的21000公里缩短到12800公里。这意味着运输时间缩短了10-15天。在苏联时代,北方海航道被广泛用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运输。

2009年,由一艘俄罗斯破冰船率领的两艘德国船只完成了从韩国釜山到荷兰鹿特丹的首次商业穿越北方海航道之旅,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前景。

西北航道(NWP)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另一条航线,穿越加拿大的北极群岛,于2007年首次投入使用,它可能很快会开放,供更频繁的使用。虽然加拿大将其称为国内航道,但美国和其他国家坚持认为这是一条国际过境通道,必须允许自由和不受阻碍的通行。

这条路线可以将中东和西欧之间的航运时间从通过巴拿马运河的24000公里缩短到大约13600公里,但部分路线水深只有15米,因此降低了可行性。

第三条是潜在的跨极地海路(TSR),可以利用北极的中心部分直接连接白令海峡和位于大西洋的摩尔曼斯克港。这条路线目前只是假设,随着气候变化的进展可能会显现出来。

莫斯科的战略

俄罗斯是北极地区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该地区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占俄罗斯总出口的20%。在2023年版的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概念中,北极地区再次获得重要地位,该概念强调维护和平与稳定、提高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减少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北方海航道的开发仍然是一个关键目标,俄罗斯重申其对北极地区国际法的承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概念加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在管理北冰洋国家间关系方面的权威,并表达了俄罗斯对“与对俄罗斯奉行建设性政策的非北极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开放态度。

俄罗斯于2020年签署的《2035年北极新政策》(New Arctic Policy 2035)明确主张其对北方海航道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令美国深感不安,美国主张北方海航道应作为国际航道,在更广泛的“航行自由行动”下运营。但是俄罗斯方面态度强硬,俄罗斯政府威胁要对不遵守俄罗斯在北方海航道法规的船只使用武力。

印度的利益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致力于成为北极地区的重要参与者。自2008年7月以来,印度一直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运营“希马德里”(Himadri)永久北极研究站。斯瓦尔巴群岛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常年定居点,人口约2200人,距离北极近1200公里。

印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监测峡湾动态、冰川、碳循环、冰川学、地质学、大气污染和空间天气等领域。2014年,印度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孔斯峡湾建立了一个名为“IndARC”的水下系泊观测站,旨在寻找北极气象参数与西南季风之间的联系。此外,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的海外全资子公司ONGC Videsh已表示有兴趣投资俄罗斯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

印度的北极政策名为“印度与北极:建立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India and the Arctic: Building a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于2022年3月发布。这份文件概述了印度的利益,包括经济和资源前景、海上互联互通以及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存在。

随着印度寻求扩大海上贸易路线,为其日益增长的出口进入更多市场,并确保石油和其他重要商品的运输通道,北极对印度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印度和俄罗斯在促进7200公里长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走廊可以在印度、伊朗、阿塞拜疆、俄罗斯、中亚和欧洲之间运输货物,大大减少成本和时间。另外,双方还在发展可能成为北方海航线一部分的钦奈-符拉迪沃斯托克走廊。

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新德里正在与莫斯科就印度造船厂建造破冰船进行讨论,这突显了印度参与北极事务的承诺以及扩大合作的潜力。

印度也可能探索在北极地区的采矿机会。尽管国际上普遍呼吁暂停深海采矿,但值得注意的是,挪威的目标是成为第一个在该领域启动商业活动的国家——鉴于其北极理事会成员身份和在北极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关键举措。

下一场大博弈

随着“下一场大博弈”的展开,北极继续吸引着研究人员。与南极洲不同,北极国家根据《海洋法》制度拥有既定的领土主张。因此,围绕北极地区大国政治、竞争和冲突的讨论越来越引起战略分析家的关注。

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北极地区具有战略地位,而且在该地区占据主导地位。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从俄罗斯手中购买阿拉斯加后,也成为一个北极国家。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在北极事务中拥有重大利益,促使美国加深与这些国家的联盟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海航道为从伦敦到日本横滨的货物提供了一条比苏伊士运河短37%的运输路线。俄罗斯试图通过沿北极海岸线建立强大的支持基础设施,在经济上利用这一优势。莫斯科认为,美国及其北约伙伴是对其北极雄心的威胁。

随着北极大竞赛的进行,俄罗斯资源驱动型经济在开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已获得约170万平方公里海底的权利。此外,俄罗斯已经恢复了几个苏联时代的军事基地,并使其海军能力现代化,目前有7艘核动力破冰船和大约30艘柴油动力船只。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两艘柴油动力破冰船。此外,北约还加强了在巴伦支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军事演习。

尽管美国是全球超级大国,但俄罗斯已成为北极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由于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系和最近订购了四艘破冰船,印度在北极事务中扮演相关角色方面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未来,美、俄、印以及北极地区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来源:沃德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