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癌症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2022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482.47万例,死亡人数约257.42万例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与迟海东博士、尹航先生共同探讨礼来肿瘤研发趋势和战略布局
撰文丨柴妍
2025年是礼来扎根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第二十年。
这些年,礼来不仅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成果,还通过与本土创新药企的深度合作,持续推动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癌症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2022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482.47万例,死亡人数约257.42万例[1]。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癌症的防治工作,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2],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达到46.6%[3]。作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领军者,礼来将肿瘤治疗确立为核心战略领域之一。过去二十年间,公司持续探索以科学突破为引擎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聚焦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肿瘤耐药性突破等前沿方向,打造了覆盖癌症全周期的创新药物管线。
截至目前,礼来已有9款肿瘤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精准覆盖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血液肿瘤等十大癌种[4],为患者提供了从早期干预到晚期治疗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深耕中国市场的进程中,礼来积极践行本土化战略,与信达生物、和黄医药等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覆盖临床研究、生产质量管控到商业化运营的端到端合作体系。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与市场共拓,双方不仅加速了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可及性提升,更推动了肿瘤诊疗标准的国际化接轨。
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是礼来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为全球抗癌事业注入了“中国创新”的强劲动能。
2025年4月15日,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正式启动首日,礼来与本土合作伙伴信达生物、和黄医药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医药创新展开深入交流,积极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交流会上,医学界肿瘤频道有幸与礼来全球副总裁、礼来中国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首席医学官迟海东博士,礼来中国副总裁、抗肿瘤事业部负责人尹航先生进行了更多探讨,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礼来对肿瘤领域研发趋势的看法以及对中国战略布局的思考。
创新药与全球接轨越来越紧密
随着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市场的接轨程度日益紧密。迟海东博士对此十分感慨,“2004年我刚加入医药企业的时候,当时一个药如果在美国、欧洲上市了,大概需要5-10年之后才能在中国获得批准。”
“而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全球创新药越来越早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有些实现了与全球同步上市。”迟海东博士说。
在乳腺癌领域,礼来的阿贝西利是全球重磅产品。这是一种CDK4&6抑制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R+,HER2-)乳腺癌治疗,不仅在晚期治疗中表现出色,还在早期的辅助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阿贝西利从2020年开始,在中国陆续获批上市了多个适应症。迟海东博士亲历了阿贝西利在中国上市的整个过程,对此深有感触。
“最初,阿贝西利在中国的前两个适应症(晚期内分泌敏感和内分泌耐药治疗)因为没能加入全球研发,中国患者对这个药的使用晚了三年。美国是2017年获批的,中国2020年才获批。”迟海东博士说。
“但到了辅助治疗阶段,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一方面源自中国政策环境和临床研发能力在提升,另一方面也来自礼来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次中国不仅参与了全球临床研究,而且纳入了有代表性的中国患者数据。最终中国和美国、其它国家同步递交申请,中国的获批时间只比美国晚了两个月,且比欧洲还要早。”迟海东博士激动地说。
近年来,中国医药研发环境持续优化,为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创新药研发提供了机遇。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高发癌症[5],中国每年新增患者超40万例[6],其中早期患者占比超90%[7],高危患者5年内复发风险达30%[8]。在此背景下,阿贝西利在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适应症上实现全球同步获批,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在重大疾病领域突破性进展的代表。“阿贝西利进医保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尹航先生是礼来中国抗肿瘤事业部的负责人,亲历了阿贝西利进入医保的整个历程。
2020年12月,阿贝西利在中国获批上市。彼时已上市的CDK4&6抑制剂并未进入医保目录,众多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因经济负担过重而无法接受治疗。
“我们上市第一年的目标就是让它进医保!”尹航先生语气坚定,接着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2021年11月医保谈判前的进博会上,一位女性观众在礼来的展台找到尹航先生,透露出自己是乳腺癌患者,且身边很多姐妹都需要更多创新药物。
“四天后我走进谈判室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就是那位女性观众说过的话。当最终宣布阿贝西利作为首个进入医保的CDK4&6抑制剂,现场一片掌声。这个掌声不是我们谈判团队发出的,而是来自对面的专家和医保官员。”尹航先生说。至今,阿贝西利已惠及超过13万名中国乳腺癌患者。
礼来致力于成为
本土药企的重要战略伙伴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礼来深耕中国肿瘤治疗领域,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的视野,积极与本土创新药公司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共享资源、联合研发、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礼来不仅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治疗方案,更在合作中与本土企业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默契,成为推动中国肿瘤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
这一历程,见证了礼来与中国肿瘤治疗事业的共同成长,也展现了其致力于改善人类健康福祉的坚定承诺。
迟海东博士指出,“对于礼来来说,合作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在中国,我们与信达生物、和黄医药等公司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其中,信迪利单抗和呋喹替尼这两个药物的合作,贯穿了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
礼来和信达生物合作的起点是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从2015年开始,双方的合作范围逐渐拓展到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生产质量和市场销售等。该合作亦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与跨国药企之间最大的合作之一。
礼来与和黄医药自2007年起建立药品开发合作关系,2013年进一步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呋喹替尼在华开发销售,该药于2018年获批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
“此外,我们也推出了更多合作的方式。今年礼来北京创新孵化器(Lilly Gateway Labs, LGL)正式投入运营,希望与一些初创企业合作,孵化它们的临床前管线。这既是帮助初创企业,也是帮助礼来自己。”迟海东博士继续介绍。
礼来北京创新孵化器是礼来中国首个创新加速平台,专注于发掘并扶持早期研发阶段的高潜力生物技术企业。通过这些前瞻性布局,礼来正积极参与并加速推动肿瘤精准诊疗新时代的到来。
在礼来中国投身肿瘤治疗领域的二十年间,公司始终致力于通过创新药物研发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并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与专业力量,共同构建肿瘤防治的综合生态体系。
展望未来,礼来中国将继续秉持这一初心与责任,通过更加卓越的成果、更加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及更加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多生存机会与更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Han B, Zheng R, Zeng H, Wang S, Sun K, Chen R, Li L, Wei W, He J.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Feb 2;4(1):47-53. doi: 10.1016/j.jncc.2024.01.006. PMID: 39036382; PMCID: PMC11256708.
[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3]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4] 阿贝西利片说明书;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说明书;呋喹替尼胶囊说明书;塞普替尼胶囊说明书;匹妥布替尼片说明书;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说明书;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说明书;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说明书
[5] Breast Cancer. World Health Organiation.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6] Lei S, Zheng R, Zhang S 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 data analysis from 2000 to 2020.Cancer Commun (Lond) 2021; 41:1183-1194.
[7] Johnston SRD, et al. Abemaciclib Combined With Endocrine Therapy for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HR+HER2-, Node-Positive, High-Risk, Early Breast Cancer (monarchE). J Clin Oncol 2020; 38: 3987-3998.
[8] Kristin M Sheffield, et al. A real-world US study of recurrence risks using combine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HR-positive, HER2-nega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Future Oncol. (2022) 18(21),2667-2682
*以上内容由礼来支持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