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70岁,还能完成这5件事,真的是很了不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10:57 3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哎呀,说句实在话,现在这年头,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哪还像以前那样“背一把老骨头,走一步喘三口”?现在的七十岁,活得比六十岁还精神的也不是稀罕事儿。

可话又说回来,别看人精神,身体这东西,真不能光看脸色。有时候你看他笑呵呵的,转身就腿肿、血压飙、记性差。

我坐诊这些年,最常听到的,不是问病,而是唠叨:“哎呀大夫,我老了,哪还敢折腾啊,能走动就不错了。”

我就得跟他们掰扯:“你老归老,只要你还能做到这五件事,那就是给后辈长脸——不是一般的好,是了不起的那种好!

咱今天就慢慢唠唠:七十岁以后,还能做到哪五件事,算是真正的‘硬核’健康?

第一件事:不拄拐杖,能走五百米不喘

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其实是大大的不容易。您别小看这五百米——这可不是逛超市推购物车的五百米,也不是电梯上下的五百米。是平地走五百米,不停下、不呼哧带喘、不腿发软。

这背后靠的是啥?靠的是肌肉,尤其是腿部的肌肉。

腿肌肉,就像是你家的地基。你天天住着挺舒服,可一旦地基松了,哪怕房子再豪华,也得塌。

腿一软,人就废了一半。年纪大了之后,最先掉队的就是这帮“沉默腿友”——肌肉细胞像是辞职了一样,一个个不吭声地走了。

而且你知道吗?过了60岁,每年肌肉会以大约1%~2%的速度流失。这不是我吓唬你,是《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实打实的数据。

所以我常说,七十岁还能稳稳走五百米的,说明你腿上还有“兵”!你的地基没塌!

真想保住这个本事?练肌肉,少坐多站。别嫌走路累,不走才是真正的麻烦。

第二件事:能记住三样东西,能清楚表达一句完整的话

记性这玩意儿,说走就走。老年人最怕的,不是什么腰疼腿酸,而是脑子“开小差”。

我们常说“人老先老腿”,其实还有一句不爱说出口的真话:“人老,也先老脑。”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那叫一个闷声发大财。它不疼不痒,悄无声息就把人折腾得连儿女名字都叫错。

有个老爷子,原来是中学语文老师,70多岁时还能背《岳阳楼记》,后来再见,一年多时间,连住哪条街都说不清了。这病不是“糊涂”,而是脑子真的“掉线”了。

那怎么判断脑子还灵不灵光?有个小测试:你能不能记住三样东西(比如“钥匙、苹果、椅子”),过个五分钟还能说出来?你能不能说出一整句话,逻辑清楚,不颠三倒四?

如果能,那恭喜你,脑子还“在线”,你是七十岁的“清醒人”!

想延缓脑退化?别只靠吃药,动脑筋才是硬道理。学习新事物、下棋、写字、跟人聊天——这些都是给脑子“充电”。

第三件事:能自己剪指甲、洗澡、穿袜子

听着像笑话吧?可这三件“小事”,在医学上有个大名头,叫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一旦这三件事做不了,那生活质量就塌了。

特别是洗澡。你知道吗?老年人最容易出事的地方,不是大马路,是浴室。摔一跤,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我有位老太太,八十岁了,硬是自己洗澡、擦地、剪指甲。有人劝她别折腾,她说:“我不动,就完了。”

她说得没错。能弯腰剪指甲,说明你脊柱有弹性;能洗澡不跌倒,说明你协调性还在;能穿袜子,说明你关节还灵活。

这些事,都是对身体综合能力的考验,是老年人的“高考”。能做的,说明你没被岁月打败。

第四件事:能控制三高,不靠“全家桶”吃药

说到吃药,我就得唠唠咱这“药界三兄弟”:高血压的“老严”、糖尿病的“老糖”、高血脂的“老油”。这仨哥仨,平时一个比一个沉默,可一发作起来,谁都治不住。

特别是高血压,号称“沉默的杀手”,不疼不痒,直接给你来个脑梗心梗。

有些老人,一吃就是五六种药,药盒子比饭盒还大。可你知道吗?药吃多了,反而容易“打架”——药物相互作用,肝肾负担大。

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七十岁还控制得好,不靠一堆药,就能把血压血糖血脂稳稳压住的人。他们靠的是啥?不是偏方,是——

管住嘴,迈开腿,定期体检,不乱吃保健品。

别说我啰嗦,你要是能把饮食、运动、睡眠都搞好,药真的能减一半。我见过不少七十多岁的大爷,靠着每天快走一万步,晚上九点准睡觉,血压比五十岁的人还稳。

第五件事:有朋友、有爱好、有盼头

别以为这条不重要。心理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免疫力”。

有研究发现,孤独感比吸烟还“致命”。《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报告》里提到,70岁以上老人中,超过三成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

你要是整天一个人待着,不说话,不出门,没盼头,身体再好也扛不住。人不是机器,是有情绪的生物。

我特别欣赏那些老年人,喜欢唱戏、打太极、养花、写字、下棋。这不是“玩”,这是“自我修复”。有个爱好,就有了目标;有朋友,就有了社交;有盼头,就有了活力。

七十岁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和人唠家常,那是真正的“活着”,不是“拖着”。

“老”不是问题,“不动”才是问题

我常跟病人说:“你不是老了,是被‘老’这个词吓住了。”真正让人变弱的,不是年龄,而是不动、不练、不信自己。

七十岁还能完成上面这五件事的,别说了不起,简直是榜样!别再拿“年纪大”当借口,你要是真想活得有尊严、有质量,得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把身体当回事。

别等哪天躺在床上才想起:“哎呀,大夫说得对,早听话就好了。”

参考文献:

[1]王小宁,李红,陈伟. 北京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12): 3046-3050.

[2]沈琳,刘婧.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02): 98-103.

[3]李娜,张红,刘珊. 社交孤独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10): 1297-130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马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