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铜陵日报》:特教职教“手牵手” 铺设就业“星光道”——我市构建“特教+技能”衔接体系助力特殊学生融入职业社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11:02 2

摘要:4月8日,晨光洒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崭新的实训洗车车间,该校13岁的听障少年小星(化名)正熟练地操作着高压水枪冲洗车辆。从最初辨认汽车部件到如今独立完成洗车流程,这个曾经羞于与人交流的孩子如今眼睛里闪着光:“我想开一家自己的洗车店。”这是我市特殊教育与产业教育深度

4月8日,晨光洒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崭新的实训洗车车间,该校13岁的听障少年小星(化名)正熟练地操作着高压水枪冲洗车辆。从最初辨认汽车部件到如今独立完成洗车流程,这个曾经羞于与人交流的孩子如今眼睛里闪着光:“我想开一家自己的洗车店。”这是我市特殊教育与产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特教+技能”衔接体系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市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生动注脚。

“特教+技能”双管齐下

在市特教学校的面点教室里,揉面垫上撒着雪白的面粉,烤箱的暖光映着师生们专注的侧脸。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面点教师向春艳握着擀面杖演示起酥技法时,市特教学校教师吕春燕半蹲着,用温热的掌心包裹住一位学生微微发抖的手腕,帮他校准按压面团的力度。这对“主教+辅教”的搭档,正默契配合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技能要点。作为来自技师学院的专业教师,向春艳将面团发酵的温度曲线、包馅手法的力学原理转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而扎根特教多年的吕春燕,则像个细致的“翻译官”,把这些专业知识拆解成视觉卡片、触觉教具,甚至编成手指操,提升培智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今,这样的“双师同堂”在众多特教课堂上不停“上演”着。“我们把技师学院的专业资源‘搬’进特教校园,让特殊孩子既能享受专业实训,又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市特教学校校长陈浩介绍,2023年,市特殊教育学校与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打开了特殊教育传统模式的“口子”,这种“人籍分离”模式让该校培智职高班的学生既能学习面点制作、客房服务等实用技能,又能保留特教学校的生活化教学场景。目前,学校已为19名心智障碍学生量身定制面点制作、客房服务、洗车美容等课程,创新“学历+技能”双证培养模式。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教师张小祥介绍:“通过心理辅导与技能传授并重,已有27名学员成功创业,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

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

在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的徽厨传承基地,残疾学员从颠锅时的紧张生涩,到熟练掌握臭鳜鱼腌制、毛豆腐发酵等徽菜技艺,并最终怀揣职业资格证书迈向灶台,实现就业,让徽厨技艺在传承中绽放更温暖的人文光芒。该校与京东云共建电商直播实训中心,为残障学员打开了云端创业的新窗口,目前已有43名学员成功毕业。他们坐在镜头前,通过创意策划、流畅直播,在农产品带货、手工艺品推介等领域崭露头角。

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紧扣区域发展脉搏,构建起从技能育苗到就业护航、再到创业孵化的全周期培育体系。联合市残联、人社部门及企业,共同为残障学员量身定制了“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孵化”全链技能成才之路。电子商务、无人机操作、徽厨技艺、面点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适残专业各具特色,照亮每一个残疾学员就业之路。

打造特殊职教“地方样本”

“我们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创造价值的一分子。”残疾人铜纪周(化名)在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接受了无人机操作专业培训,并在市级大赛中获得金奖,如今已成为我市一企业的技术骨干。

近日,铜陵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通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审,正式获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这标志着该校在残疾人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也为区域残疾人就业创业与融合社会注入新动能。“未来我们将引入国际认证体系,让铜陵经验走向全国。”铜陵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管清华表示,该学院计划投入资金扩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新增工业机器人运维等前沿专业;深化长三角校企合作,共建国际认证体系;开发“云职教”线上平台,利用VR技术惠及行动不便群体。目前,该学院首期“无人机操作员特训班”已启动,30名学员将接受5G无人机操控培训。“铜陵技师学院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标准化、专业化支撑,是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规划的重要实践。”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特殊职业教育改革绘制出一幅充满温度与力量的“地方样本”。

编辑|郭志龙 审核|陈方

来源:幸运橘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