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天育种为笔,携手共绘乡村振兴与健康生活新蓝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17:57 2

摘要: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离不开高产优质多抗植物新品种的培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育种目标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兴育种技术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航天育种作为先进的育种方式,近些年在关键品种选育方面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高产

作者|蔚楠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文化专业委员 副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离不开高产优质多抗植物新品种的培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育种目标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兴育种技术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航天育种作为先进的育种方式,近些年在关键品种选育方面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高产优质,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性强的作物相继培育开发成功。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文化专业委员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深刻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融会贯通。4月19日,红色文化专业委员会毛华主任与火星红公司的负责人姜诚,就航天育种事业及衍生产业链的合作展开深入洽谈。

火星红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指导成立的中国最早从事火箭搭载、航天育种的农业科技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在航天搭载技术、太空育种技术、选育迭代升级技术、培优增产技术、营养元素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

该企业负责人姜诚有着18年军旅生涯,是一名自主择业干部。结缘航天育种产业后,深刻认识到种业振兴对民生福祉的战略意义,同时受老同学王亚平逐梦太空壮举的感染,进一步激发了"把航天精神播撒在田野"的决心,坚定了"用航天科技赋能农业"的信念。带着"科技报国、健康为民"的决心,转换赛道为国尽忠,率领团队以航天育种为笔,书写科技兴农的时代答卷。

火星红负责任人姜诚介绍了航天育种发展历程和国家层面的发展趋势、火星红航天育种科研成果。

火星红航天育种科研成果的几大品类:第一类高产优质主粮类,以大豆、水稻、小麦等为主;第二类杂粮类,以高梁、谷子、红豆,黑豆等为主;第三类高产高营养果蔬类,以优质水果蔬菜为主;第四类特殊品类,以航天负熵芦竹和龙草等为代表。火星红已经搭载公正的品种有航天SOD芦竹、航天SOD龙草、航天火星红辣椒、航天SOD绿小麦、航天紫玉米、航天红高粱、航天谷子、航天芝麻、航天育种中黑42大豆、航天育种天菽1号大豆、航天育种天隆1号大豆、航天育种天菽2号大豆、航天育种中豆32、航天育种中豆46、中鲜3号毛豆、航天负熵44大豆等品种达到137个,在航天育种领域独领风骚。

火星红航天育种叠加多年的发展成果,得到业内高度认可,其中龙乐豪院士等专家到公司基地考察,为航天育种发展助力。原航天部刘纪原部长是国家航天育种的倡导者和领航人,亲自题写“火星红,红遍祖国大地”,表达对航天育种事业的殷殷期望。航天英雄王亚平也为家乡航天育种事业发展助力。

“火星红,红遍祖国大地”这句话对姜诚而言既是一位军人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践行,更是一个科技企业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回应。每一粒经过太空淬炼的优良种子,都是航天强国与农业强国的共振频率,也是新时代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生动注脚。

此次洽谈,重点围绕航天育种在乡村振兴、健康食材、大健康等领域的发展方向,探讨了航天育种技术的应用潜力,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华主任表示,将全力提供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协会高端平台力量,携手航天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共同推动航天育种事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华夏视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