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成飞的“六代机”——外界称为歼-36,近日又一次强势刷屏。一张高清超低空试飞图出现在网络上,这架犹如庞然大物的歼-36,在试飞返航时正好路过某高速路段,背景中赫然出现了带有“成都”二字的标志性建筑。这场“巧遇”不是意外,更像是一场技术自信的无声展示。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中国成飞的“六代机”——外界称为歼-36,近日又一次强势刷屏。一张高清超低空试飞图出现在网络上,这架犹如庞然大物的歼-36,在试飞返航时正好路过某高速路段,背景中赫然出现了带有“成都”二字的标志性建筑。这场“巧遇”不是意外,更像是一场技术自信的无声展示。
▲网上曝光的歼-36试飞新照
先来看看歼-36最引人注目的外形设计。它采用并列双座布局,座舱顶部几乎水平,这在中国战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座舱内协同效率,也有效降低了机体高度,提升了隐身性能。并列座舱往往出现在电子战平台和轰炸机上,而歼-36也确实被外界认为是中国版的“空中巡洋舰”——一款具备远程多用途打击能力的大型双座战斗平台。
歼-36在气动布局方面更是突破传统。它采用了全无尾布局,取消了垂尾和平尾,结合“开裂式阻力舵”提供操控与稳定能力。这一设计可大幅度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实现第五代战斗机尚未普及的“全向隐身”能力。开裂舵面不但可在俯仰、偏航中充当传统尾翼角色,还能协助完成“超级机动”,例如通过双侧不对称开启实现空中急转、螺旋爬升等复杂动作。
▲YF-23“黑寡妇”
动力系统则是此次试飞图的一大焦点。歼-36并非传统的单发或双发战斗机,而是罕见的“三发设计”。三台航空发动机喷口全部对外开放,且上部喷口疑似为可上下偏转的矢量喷管。这种设计与美国YF-23“黑寡妇”战机极为相似,其优点在于:一是可在超音速飞行中通过推力矢量实现机动性和气动配平;二是取消尾翼后,借助喷口偏转弥补操控性能。三发布局也可能为歼-36在长航程、超音速巡航、重载打击等方面提供坚实动力保障。
外界最为关注的,还有它那超乎寻常的弹舱设计。据《简氏防务》估算,歼-36的主弹舱长达7.3米,两个副弹舱也有5.3米,可内挂大型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这意味着,歼-36或许具备在隐身状态下,打击千公里外敌军纵深目标的能力。更离谱的是,有传言称歼-36可内挂空射版东风导弹——这一能力足以打破美军对西太平洋的空中遏制。
▲网上曝光的歼-36试飞新照
除了战斗能力,歼-36还是一款战场信息枢纽。从试飞图分析,其机鼻两侧分别装有EOTS光电探测系统,机腹则布设有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覆盖范围高达270°。这样的配置意味着,它能独立对敌方隐身战机、巡航导弹甚至中低空目标实现全方位探测——哪怕F-35从侧后接近,也逃不过歼-36的捕捉。这种“三面雷达+双人协同”的构型,使得歼-36不仅是攻击型战斗平台,更是空中预警、电子战与无人集群指挥中心的“空中母舰”。
值得一提的是,歼-36的并列双座设计,极大增强了其多任务适应性。一名飞行员专注飞控,另一名则负责火控与电子战系统,尤其是在未来与AI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中,这种布局能大大提升人机配合效率。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理解与技术储备。
▲歼-36展示小半径转弯能力
有人说,歼-36就是中国的“超级电子战飞机+空警-600+隐身轰炸机”的结合体。听起来像玩笑,但其确实具备多平台复合能力。这意味着,在未来歼-20主打空优、歼-50主打超机动格斗的“高低搭配”中,歼-36将承担起制电磁权、远程压制、空情引导等关键任务,是“天空的指挥官”和“电子战绞肉机”。
而此次试飞图之所以引发外界震撼,不仅仅是因为歼-36本身,更因为它频繁亮相的时机与背景。自2025年初以来,解放军空军在西太方向的实战化演训不断升级,歼-20东出东海、歼-35现身南海、空警-3000高频活动,而歼-36和歼-50更是几乎“隔天露脸”,这种密集度让人怀疑:六代机是不是已经临近定型?
与之对照的是美国的“NGAD”计划,也就是所谓的F-47,至今仍停留在“PPT演示”阶段,美军空军部长最近甚至表示:“我们可能不会在2030年之前见到实机”。这也难怪有外媒调侃,“中国六代机已经在刷漆,美国六代机还在选颜色”。
▲降落中的歼-36
当然,也有声音质疑三台发动机是否为最终配置,有可能是测试平台的一种配置形态,未来或改为“并列双发”或者“推力矢量+推进器”复合布局。不过,从目前来看,歼-36的设计目标显然不是空战炫技,而是长期滞空、重载打击、信息作战三位一体的战略用途。如若六代机能在2028年小批量生产、2030年进入战斗序列成为现实,那么届时的空中力量对比,将再度重写西太空战格局。西方在惊讶之余,也该明白一个道理:这是新时代的中国,不再等风来,而是自己造风口。
来源:军武次位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