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着陆场。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人类历史首次月背返回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
“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导弹、第一艘神舟飞船都是在内蒙古启航的,内蒙古用责任和担当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了‘草原答卷’。”
4月24日,内蒙古举办“中国航天日”活动,主题是“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由内蒙古自治区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办。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着陆场。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人类历史首次月背返回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
“内蒙古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一系列活动让航天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主办方介绍,将通过科普教育、文化互动、实景观礼等形式,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凝聚航天力量。包括东风航天城开展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观礼、“千里送文化 艺术进边防”慰问演出,呼和浩特航天开发区进行“探索北斗 智创未来”研学活动,四子王旗神舟飞船着陆地设立航空航天主题展,航天科工六院举办升旗仪式、航天科学讲堂、航天开放日等多项活动。
“今天简直太开心啦!我在内蒙古科技馆见到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叔叔,他用生动的‘航天蓝’思政课鼓励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知识探索祖国的星辰大海。”呼和浩特市12岁的齐哈日嘎小朋友对航天探索无比向往。
从“东方红”到“神舟”,从“嫦娥”到“北斗”,内蒙古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最好牧场为航天,内蒙古用半个多世纪的担当与坚守诠释了‘国之大者’。我们不仅是航天事业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要用实际行动为航天事业贡献内蒙古力量。”乌兰察布四子王旗边境派出所民警乌力吉扎日嘎拉和他的同事们随时待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每一次执勤任务的顺利进行。当地牧民群众也主动参与到场地周边的安全巡逻、环境维护等工作中,为成功着陆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外部环境。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早已融入内蒙古人的血脉。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多次承担发射外围的安保任务,设卡、走访、排查、宣传……航天护卫队、陶来神舟警队、大漠警航队等多支队伍昼夜坚守,全力维护安全稳定。
“当我们得知神舟二十号即将出征,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王杰是首个内蒙古籍航天员,同学们欢呼雀跃,备受鼓舞。”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肖翼卿激动地说。
飞船从内蒙古升空,航天员在内蒙古着陆。在内蒙古大地,已累计完成200余次卫星发射、19艘神舟飞船回收,将21名航天员平安接回地球。内蒙古用责任和担当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草原答卷”。
来源:活力内蒙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