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及硒纳米颗粒生物学机制与口腔常见疾病的关系

360影视 2024-12-06 16:55 9

摘要: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 A族,原子序数为34,最早由瑞典化学家Jöns Jakob Berzelius于1817年发现并命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等。1973年,WHO正式将硒列为人体必需

文题释义:

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 A族,原子序数为34,最早由瑞典化学家Jöns Jakob Berzelius于1817年发现并命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等。1973年,WHO正式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硒纳米颗粒:狭义上是指以纳米级别材料作为载体包裹的零氧化态硒(Se0),可以采用生物技术、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等多种手段合成。广义上的硒纳米颗粒包括但不限于尺寸为1-100 nm范围内的零氧化态硒材料,它的大小会随着制备方法、原材料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范围可在1-1 000 nm之间,一般为5-350 nm。

背景:硒作为人体所需的微量非金属元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的:总结硒及其纳米颗粒在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selenium,selenium nanoparticles,oral neoplasms,caries,dental pupal disease,periapical disease,dental implant”为英文检索词,以“硒,硒纳米颗粒,口腔癌,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口腔种植”为中文检索词,分别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文献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4年2月。经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仔细阅读,最后选择74篇文献进行全面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硒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通过合成硒蛋白,以抗氧化机制为核心,调节各种细胞因子和介导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而产生抗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②硒除了在口腔癌、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等方面可用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外,更多的是可作为新型口腔材料在口腔领域应用,例如:用于开发新型牙科封闭剂或根管系统消毒剂,又或在优化口腔种植材料性能等方面有所应用;③生物安全性是影响硒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形式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作用。硒在口腔材料学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https://orcid.org/0009-0002-6102-7744 (彭璐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缓释材料;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关键词: 硒, 硒纳米颗粒, 口腔癌, 龋病, 牙髓根尖周病, 口腔种植

引用本文:彭璐瑶, 顾 瑜. 硒及硒纳米颗粒生物学机制与口腔常见疾病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2): 4813-4822.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