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陕西的受灾面积也不小,差不多整个关中到咸阳一带,东面到渭南,都严重干旱,麦子现在还没多高。
前几天看到个消息,说广西大旱,受灾的有十多个县,受灾人口几百万人。
其实,不光广西大旱,北方现在也是大旱。
之前在抖音就看到有陕西的网友发视频,说今年一直没下雨,麦子估计要绝收。
而且,陕西的受灾面积也不小,差不多整个关中到咸阳一带,东面到渭南,都严重干旱,麦子现在还没多高。
昨晚直播的时候,陕西的网友连麦说,他们家那边受灾严重,老家的人已经开始按照传统风俗,开始洗石头求雨了。
在抖音和快手上也能看到,不光是有洗石头求雨的,也有各种请神、扶虬、拜龙王庙之类的方式,都在求雨。
有个安徽的网友也在直播间说,他老家的小麦也要绝收了,也是因为干旱,村里有些人已经把麦子耕掉了,准备种水稻。
华北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偶尔有些降雨,但因为错过农时,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昨晚还有个山东的朋友说,他老家鲁南去年先旱后涝,他父亲在老家种了三亩地的玉米,总共收了不到二百斤,基本上等于绝收。
他说,干旱倒是还好,还可以想办法浇水,但是后面暴雨之后,水排不出去,就毫无办法了,只能干瞪眼。
绝收的情况我以前也碰到过,以前说过,是90年代的时候。
当时我上高中,我爸在外面打工,基本上是我在老家种地,我奶奶指挥我干活。
有一亩多山坡地,我记得当时是一大清早我奶奶让我去种的油菜籽,因为干旱,连发芽都没发,第二年开春后就耕地种别的了,也一样什么收成都没有。
那时候农业税还没有取消,虽然大旱,多数人家没有收到什么庄稼,但该交的农业税和订购粮还是一分都不能少,要么是打工挣钱去交,要么是借钱去交,总之不能不缴。
我们家还有点存粮,但也不多,而且陈粮容易受潮,沾牙。
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家里的存粮也差不多吃完了,只好买面吃。
当时的粮食价格还是双轨制,有公职的人每个月发粮票,去粮站买面,能比在外面的市场上便宜一点。
有个同学他爸是老师,他家的粮票不用,我就用他给我的粮票去买面。
最困难的时候,也吃过玉米面,一开始觉得甜甜的还挺好吃,但吃几顿就感觉撑不住了,觉得胃里很烧。
奶奶也尝试过把小米蒸成米饭,让我们吃,也是一开始觉得没啥问题,吃几次之后也吃不下去了。
也是那年,村里还有很多在种辣椒、种烤烟的人,只能从全村唯一的井上拉水回去浇辣椒苗和烟苗,井上的水出水越来越慢,排队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候三四个小时才能排到。
现在情况当然好多了,虽然官方消息一直说,中国完全可以粮食自给,但玉米、大豆等饲料和油料仍然要大量进口。
关税战开始后,中国也对从美国进口的粮食采取了反制措施。
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有些人就此就说,中国完全可以不用进口粮食,也没什么问题,这就是没有常识了。
中国现在粮食能够自给,是因为大量进口了饲料、肉、牛奶等的结果。
如果中国不再进口这些东西,那么就必须要拿出来一部分耕地来种植饲料,保证肉蛋奶的产量,对主粮的产量当然也就会有影响了。
而且,现在的粮食看上去自给率比较高,也是因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老百姓的饮食结构改变,肉蛋奶的供给更加充足,价格也低,所以老百姓对主粮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
如果肉蛋奶的供给减少,价格上涨,老百姓肉蛋奶吃得少了,当然就得多吃主粮,主粮价格自然也会上涨。
这几年的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其实是比较高的,前年华北地区先是大面积干旱,之后又是大面积暴雨之后水排不出去,对农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虽然关税战到了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后退余地,但不宜过分乐观,还是要居安思危,提前准备。
好在国家还是比那些人眼光长远,之前就已经有所准备,尤其是去年特朗普当选之后,就开始未雨绸缪,增加从拉美的粮食和牛肉进口,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
来源:萧武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