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人类历史,食物往往承载着地方认同、文化记忆和情感连接。人们的沟通在友好的饮食环境中最容易达成,各种仪式庆典也都由宴会推向高潮,我们毕生都不会忘记妈妈煮的菜。近年来,大湾区文学中的饮食书写让人眼前一亮,口舌生津,这是发掘身体经验与地域传统的入口。大湾区饮食文
回顾人类历史,食物往往承载着地方认同、文化记忆和情感连接。人们的沟通在友好的饮食环境中最容易达成,各种仪式庆典也都由宴会推向高潮,我们毕生都不会忘记妈妈煮的菜。近年来,大湾区文学中的饮食书写让人眼前一亮,口舌生津,这是发掘身体经验与地域传统的入口。大湾区饮食文化的丰富与独特首先是由面对海洋的地理环境决定的,食材新鲜而丰富;其次乃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结晶。“一盅两件”也见证了千年商都的历史传承,以及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
《粤食记》,三生三笑著,花城出版社,2024年2月
葛亮的《燕食记》以优雅的笔触钩沉两代名厨的恩怨纠葛,以饮食史折射出岭南的现代转型。肇庆本地作家三生三笑的网络小说《粤食记》则立足当下,以粤菜文化的传承、传播及创新为叙事主线,将湾区悠久的中西文化互动融入食物变迁之中。小说故事性很强,开篇即是林小麦、林佳茵两姐妹去应聘同一工作,表现十分出色,就在两个人回家时,收到了父亲林茂中风住院的消息,家中经营的老字号牛腩粉店也被迫停业。姐妹俩接受了“立行”跨国餐饮集团总裁麦希明的邀约,成为他和总监程子华的私人助理。就这样,两位“识家”(识货的行家)与两位归国华侨搭档,开始探访洋城老店,找寻即将失传的手工美食。在寻味过程中,程子华与林佳茵发现高档餐厅“无界粤菜”不仅以次充好,还出售珍稀保护动物,揭开了饮食界的黑幕;林小麦与麦希明则被大厨“赛饕餮”误以为是砸场子的“抬桩”,险些被灌了“净口汤”。四人同心协力与捞金的“餐饮品牌营销教父”曾世荣斗智斗勇。最终,“立行”集团召集起各个老字号的传承人,又在经历火灾与试错后,与政府合作建立了“美食城传统美食有机聚落”,让传统美食与现代传播和市场运作结合,迎接华侨叶落归根,更让岭南的美食文化名扬四海。
倡导“人间送小温”的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写到西南联大求学时大家跑警报,一位广东同学“炸弹崩于前而色不变”,继续不紧不慢地熬冰糖莲子汤,于反差中呈现食物给人的安慰。世纪之交,南方报系发达,饮食专栏香飘四季,沈宏非的“写食主义”盛极一时。广东的文学叙事亦有意从视觉转向味觉,“深描”经典美食。张欣的《如风似璧》中穿插八十多种美食,尤其是对汤、点心的书写让人垂涎欲滴。盛慧的《粤菜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地图。马伯庸的历史小说《食南之徒》的主角大汉使者唐蒙竟是吃货一枚!小小的酱料,推动地理版图的变化和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在周松芳的饮食研究中,酱油堪称岭南美食的灵魂,这勾胃的调料连接海外华侨的中国心,建构切身的味蕾认同。《粤食记》亦宕开一笔,书写海外华侨的故土之思、家国情怀与当代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乡土中国现代转型的写照,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任务是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学的使命和叙事精神亦与时俱进,从乡村到城市以及虚拟空间,从陆权到海权、空权以及数据权,文学表现的范畴愈加宏阔。但民以食为天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 AI如何发展,我们每天依然要面对这具会饥饿的皮囊,美好生活的出发点是虚构背后的实,是文学想象的根基。
《粤食记》以美食为纽带,展现了商业精神浸润下的市井温情。从九爷尽心守护的“五更汤”到担山文一肩挑四海、慧眼识英才的气魄与谋略,从“阿银肠粉”的竹匾功夫到酒楼“斗彩”的刀火对决,许多细节呈现了雄直、生猛与包容的粤地精神。此外,小说在书写当代生活中的职场、情场、商场的同时加入了美食探店、直播等时尚元素,散发浓厚的时代气息。其中“五条街”理论——即一家店只需要照顾好五条街街坊的口味颇具现代传播意义,形象地阐释了人类的路径依赖。作家有意识地糅合了岭南方言俗语和“勤行黑话”,如形容猪油和炸过的蒜蓉为“琼脂赛琼花,千金换碎金”,记录黄金脆瓜的腌制口诀“捻捻转,转圈圈,如炒茶,力更圆。一转玉身满红光,不见片甲稍滞留;二抟急脚果肉酱,五彩锦绣衣上披......七起瓮来沐浴过,始是承上宴席时”等,既有地方雅趣,又富烟火江湖之气。在书写菜品时,既揭秘了经典粤菜如艇仔粥、虾饺等的美味秘方,更注重描绘许多地道而小众的老式粤菜,如广式“文昌鸡”、清蒸麒麟猪,和有“松下君子问童子”美名的三家“文人面”等,对各位名厨高超手艺的描写细致入微。林家姐妹作为粤菜行家,在品评时会讲解其中门道,更会将菜品的历史娓娓道来,让读者饱口福、开眼界,饮食史的幽深可窥一斑。
三生三笑(聂怡颖)从2018年就开始积累素材,准备创作,深入采访了多位早餐档从业人员,并进入一家餐饮店打工,亲历酸甜苦辣。因此她对食材、作料及器具的挑选与搭配写得细致入微;对刀工、火工、手工等烹饪细节刻画得活灵活现。可贵的是《粤食记》直面手工美食式微、后继乏人的时代问题,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从《燕食记》《粤菜记》到网络小说《粤食记》,反映了粤菜传统留存与创新的辉煌历程。美食为镜,一盅两件映射传统与时代的角力;推陈出新,三餐四季蕴含生活亘古不变的真谛。
来源:文艺报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