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蕲春,阳光和煦,空气中带着泥土的清新与植物的气息。行走在运鸿集团投资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仿佛未来农业的“翅膀”,静静地延展在3000亩广袤土地之上。谁能想到,这片曾经只种玉米、红薯的平凡农田,如今已成为集“光伏发电+智能农业”于一体的
春日的蕲春,阳光和煦,空气中带着泥土的清新与植物的气息。行走在运鸿集团投资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仿佛未来农业的“翅膀”,静静地延展在3000亩广袤土地之上。谁能想到,这片曾经只种玉米、红薯的平凡农田,如今已成为集“光伏发电+智能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棚顶,是一块块会“收集阳光”的光伏板;棚内,是一株株沐浴科技关照的有机农作物。电能顺着导线流入乡村电网,绿色蔬菜则从土地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是土地与科技的一次对话,也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融合。运鸿集团用行动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止是修路盖房,更是产业升级、模式革新的深层跃迁。不同于过去“输血式”扶贫,运鸿选择了“造血型”振兴。他们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让温度、湿度、光照等全部参数精细可调;他们开设农技课堂,让老乡们从“种地”变成“管地”;他们打通产业链条,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电商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种得好、卖得出、赚得到”。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里不仅种出了新鲜果蔬,也“种”回了人。一个个曾离乡打工的青年,如今回到故土,在科技大棚里找到了归属感,也找到了属于这一代人的农业使命。有人说,未来的乡村,应该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承载得了梦想。而如今的蕲春,正在运鸿集团的助力下,一步步将这幅画卷从蓝图变为现实。
来源:运鸿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