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董明珠当选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71岁的董明珠,仍战斗在商业场!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董明珠的“危险”言论,早已成为互联网上的显性哲学话题。
最近的爆款热搜,又是董姐亲手为自己加冕的。
4月23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董明珠当选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71岁的董明珠,仍战斗在商业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舆论场董明珠同样不甘寂寞,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谈到格力用人问题,直接来了句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
说实话,董姐每次心直口快的言论都让我瞠目结舌,一个千亿市值公司董事长说话从不给自己留后路,除了她基本没别人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董姐火力还在继续,谈到格力汽车的安全问题时,董明珠让友商很心痛:“小米汽车事故你们看到了吧?但格力在北京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图源:微博@板扎在线
咱就是说虽然格力和小米在不少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但好歹和雷军的“企业家CP”这么多年了,终究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从“铁娘子”一步步走到“话题女王”,董明珠仍是最独特的存在。
顶流之下无平静事,小米SU7的那场事故已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后来的整治智驾宣传措施出炉,车企营销重心转移,都受到了这起事件的影响。
当然最要命的,还是再次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热议,董明珠这一次瞄准的就是这个死穴。
之所以提到小米汽车,是为了衬托出格力电车的安全问题,属于是拉踩商战。
很多人对格力汽车并不是很熟悉,但格力造车由来已久。
图源:小红书网友@上山不喝矿泉水
2012年,国家发布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嗅到商家的董明珠彼时兵强马壮,一直在寻找入局新势力的机会,而格力在2013年成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14年推出光伏空调,有一定的探索经验。
直到2016年,董明珠看到了银隆新能源这块宝,认为钛酸锂电池技术闪充又寿命长的特点,简直是无敌。
于是直接提出了要以130亿购买银隆新能源全部股权,但中小股东直冒冷汗,联合起来反动了这次行动,由是跨界收购风险太大,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董明珠认定的事如铁板钉钉,之后其联合万达、京东等企业投资 30 亿元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2021 年格力电器通过司法拍卖以 18.28 亿元获得银隆 30.47% 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并将其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
不过钛酸锂虽有闪充和超长寿命的优势,但其成本高昂,商业化难度较大。
所以我们能看到格力汽车的产品多以商用车系列为主,如海豚系列公交、仿古铛铛车、氢燃料电池客车,覆盖北京、天津等 230 多个城市。
格力也推出过乘用车,如在2019年,银隆推出了一款MPV—艾菲,外表酷似丰田埃尔法,售价为43万,老派外观以及高昂价格压根占不到什么优势,市场反应平淡。
图源:小红书网友@Momooo_
到了2024年,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格力再次加码布局新能源造车赛道。
今年3月份,董明珠曾回应格力造车进展:“我们不做小轿车,但环卫车、重卡、公交车等各类工程车已铺开赛道。”
至于为什么放弃家用车,其表示“这不叫放弃而是战略选择,你要电动车我就能给。”
看到小米汽车跨界造车如今的辉煌,不知道董明珠作何感想,本质上这是两种造车模式的碰撞。
或许未来有机会看到格力乘用车出现在市场,和小米汽车来一次正面battle。
这起的点名拉踩虽然多了些不讲武德的成分,但折射出了格力与小米的“相爱相杀”成长历程。
外界最熟知的莫过于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立下“十亿赌约”,以五年为限比拼营收,这次赌约让双方在营销层面有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谈资。
之后,双方的竞争从赌约升级为全产业链的生态博弈,董姐和雷军在多个领域直接掀起了拳拳到肉的赤膊战。
首先是格力的老本行空调业务,小米在2015年推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彼时格力压根没正眼看这位对手,董姐早期就质疑过小米制造,称哪怕小米像雷军所说的用最好的工厂,“也不是你的”,与格力的“中国制造”不同。
但后来的事情各位都知道了,小米的大家电业务飞速成长,所有行业都不免胆寒,去年有消息称小米超越格力甚至是中国第一,董明珠直接一句简单的质问“小米的技术是什么”,雷军则一如既往的谦逊,称米家空调是“中国第四”,“董大姐一批评我们,我们的空调知名度还提高不少”。
去年年底,在一档网络财经节目中,主持人问及小米空调时,董明珠表示“好不好让他自己去说吧,我可以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空调,我们有十几万项专利。小米最近还赔了我50万”。
这番言论一出,舆论立马炸锅,王化还专门发微博表示小米空调没有专利侵权行为以及赔偿行为。
但后来有媒体查证,小米生态链企业因为专利侵权曾经赔钱给格力。
不论如何,小米空调这般颠覆者的姿态还是值得董姐警惕的,雷军的那一句:“我以为家电赛道很卷,没想到路这么宽。”让所有人从业者都笑不出来。
图源:微博@牛丸科技
相比之下,格力杀向小米舒适区所推出的格力手机,则相对逊色得多,虽然江湖上一直流传格力手机的传说,但见过上手体验过的人并不多。
唯一有看点的,或许就是那张带有董明珠照片的开机界面……
当然双方还在供应链与渠道、技术研发、储能市场存在对比与交锋,二者的竞争本质上是推着中国制造向前走的,所以都值得点赞。
不论是开火海归派,还是内涵小米汽车,这话题放在任何一个企业董事长身上都是危险的。
毕竟你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个企业对外的一面旗帜。
所以人们疑问的是,难道董明珠丝毫不考虑自身言论给格力带来的影响吗?
锋芒毕露的言论、高调行事风格、在网上频繁曝光,董明珠的持续刷屏是格力的一张优质名片,本质是为了企业的营销及发展布局。
互联网时代的话题性就是品牌的生命线,不少CEO表示很羡慕雷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上热搜,自己家市场部花了许多心思做的内容没人看,小米随便做的东西就能上热搜。
毫无疑问董明珠已经成为目前格力电器最显著的标志,尤其她“热搜女王”的身份能够为格力带来不俗的关注度,从而赋能到旗下的产品。
但问题同样存在,当企业与个人IP绑定过深时,当出现错误言论行为或其他变数,企业毫无疑问将面临品牌认同危机。
图源:微博话题
格力面临的就是这一情况,之前董明珠频繁针对打工人的言论就曾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议,如今又不掩饰的向海归派开炮,无差别的攻击少不了质疑。
董明珠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害吗?
其实很多时候,“流量密码”还是“隐患”往往只在一瞬之间。
退回十年前,董明珠的IP打造曾创造过教科书级案例,也推动格力在空调行业连年排名第一。
但现在雷军扮演樱花男大就随随便便冲上热搜,余承东一句遥遥领先就能点燃科技圈,但董明珠严苛的企业管理视频却换来了评论区一片质疑声。
本质上来看,人们已经对其霸道女总裁的人设不感冒了,尤其艰苦创业史更是倒背如流,所以董明珠的人设正遭遇代际认知危机。
前段时间,格力电器摇身一变成“董明珠健康家”,这是董明珠个人IP的又一锋利之作,好的一面是董明珠超强的存在感,能够穿透现在的传播环境,但过于争议性的言论和事件,又让IP改造蒙上阴影。
依我看,在搞超级IP这条路上,董明珠没有回头路,只能无限次的打通再重复,争议也是流量的一部分,最后的落脚点得回归到产品,这是格力自信的地方。
所以咱们能看到,71岁的董明珠仍然带着格力不断冲锋,这是值得敬佩的一点。
正如其所说,“我从来不怀念,我不回头看的,我都是往前看。”
来源: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