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5日至17日,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调研研讨活动在河北省柏乡县举行。16日下午,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研讨会举办。
2025年4月15日至17日,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调研研讨活动在河北省柏乡县举行。16日下午,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研讨会举办。
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是中共河北省柏乡县委宣传部推荐申报,柏乡县汉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中心向起源地文化传播中心申报的2025年度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课题项目。
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成立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刘兰芳,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中国民间文艺家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万建中,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德伟,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评审专家、起源地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李竞生,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赵云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曲云华和中共柏乡县委书记王鹏,中共柏乡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徐艳刚,柏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运涛,柏乡县政协主席王树林,中共柏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剑改,柏乡县汉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中心主任王艳茹、副主任赵慧卿,柏乡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王革新、张少英,柏乡县文保所所长耿晓宁,柏乡县作家协会主席魏国静,柏乡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赵京安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开题研讨会,就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进行了研讨。
中共柏乡县委书记王鹏讲话
王鹏书记表示,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研讨举行恰逢好时节,柏乡县既收获了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们的前沿策略,也明晰了当前文化挖掘中的短板,特别是系统性研究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今后汉牡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柏乡县委、县政府将以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为契机,梳理汇总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争取每年都有新变化,共同推进汉牡丹文化发展。
王鹏为刘兰芳、顾玉才颁发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聘书
徐艳刚为刘德伟、刘剑改颁发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聘书
徐艳刚为李竞生、王艳茹颁发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聘书
张运涛、王树林为万建中、赵云旺、曲云华、魏国静、赵京安、张少英、王革新颁发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聘书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刘兰芳
刘兰芳主席在调研活动中表示,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工作的开展是推动汉牡丹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策略,对于汉牡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评书讲究故事性,而柏乡汉牡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历经两千年风雨的汉牡丹,是植物的奇迹,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希望通过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将柏乡汉牡丹文化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柏乡汉牡丹的魅力,让这份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
顾玉才局长表示,很高兴能参加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调研研讨活动,在调研柏乡汉牡丹园与千秋亭遗址后,深受触动。汉牡丹园历史悠久,汉代牡丹距今两千余年,是当之无愧的牡丹活化石。千秋亭遗址是东汉兴起的关键地标,它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汉牡丹园相互呼应,为牡丹文化添上厚重的一笔。在文物保护利用的大背景下,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应深入挖掘汉牡丹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科技展示牡丹历史、培育技术,让更多人了解牡丹文化,也让汉牡丹园与千秋亭遗址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万建中发言
万建中教授表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文化一直流传到现代,所遗留下的文化形态并不多,汉牡丹是其中之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是汉文化,汉文化的成型、定位在汉代,柏乡自古是汉代文化的腹地,刘秀在柏乡登基就是重要证明;中国牡丹最早的记录就在汉代,可见柏乡汉牡丹比其他地方的牡丹更具有历史深度和广度;柏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汉牡丹文化建设,积极申报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并持续举办十二届汉牡丹文化节,汉牡丹文化成为柏乡县文旅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开发、利用汉牡丹文化,应做好顶层设计,是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的重要研究方向。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德伟发言
刘德伟主任表示,柏乡历史悠久,是汉文化重要发祥地,尤其是牡丹文化(汉牡丹)在国内独树一帜。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对柏乡今后传承、创新和发展汉牡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课题要阐明汉牡丹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塑造柏乡牡丹文化体系和系列品牌;课题要侧重研究柏乡汉牡丹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以及传播路径和传习方式,对汉牡丹文化的生态空间、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开展深入研究;课题要重点研究柏乡汉牡丹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并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提出创新发展的具体规划,助力柏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评审专家、起源地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李竞生介绍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工作流程和课题工作规划,代表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组宣读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立项结论书
李竞生主任表示,中国汉牡丹文化蕴含着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行业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等多重价值,将汉牡丹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是推动课题成果落地的关键所在。建议塑造中国汉牡丹文化超级IP,以创新创意为核心,提升其在文化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打造中国汉牡丹文化地标,通过文化地标,增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吸引力;提升汉牡丹文化品牌价值,强化品牌在文化传播、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中国汉牡丹文化起源馆,为文化展示、交流、研究提供实体空间;将中国汉牡丹文化纳入《中国起源地文化志系列丛书》,为汉牡丹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文献。
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赵云旺发言
赵云旺主任表示,汉牡丹文化是柏乡独有的地域文化,是燕赵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燕赵文化精神标识,是受到冀文化千年的滋养而形成的文化。柏乡汉牡丹文化是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综合体。柏乡汉牡丹文化有五个主要特征,一是独特的植物生物学及生态文化,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三是柏乡汉牡丹与帝王刘秀密切相关,四是柏乡汉牡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五是柏乡汉牡丹文化是不忘故主、忠义爱国的象征。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具有必要性,必将为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曲云华介绍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情况
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将从时间、空间、民间三个维度系统梳理柏乡汉牡丹文化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深入挖掘柏乡深厚的汉牡丹文化资源,包括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在汉牡丹文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课题将侧重开展柏乡汉牡丹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研究,侧重研究柏乡汉牡丹文化的传播路径、传习方式和文化价值;同时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构建柏乡汉牡丹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课题成果转化,促进柏乡汉牡丹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塑造柏乡汉牡丹文化新品牌,助力柏乡制定符合县域实际情况的文化发展战略,为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接下来,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将开展课题调研、研讨、论证、评审、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发布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学术研究、田野调查、文脉梳理、传承普查、传播记录、数据统计、版权登记等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中共柏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剑改主持开题研讨会
柏乡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王革新发言
柏乡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少英发言
柏乡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赵京安发言
柏乡县作家协会主席魏国静发言
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课题组专家签署了《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立项结论书》和《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研讨会专家意见表》。
李竞生主任向王鹏书记赠予《中国起源地文化志系列丛书》
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开题调研研讨活动期间,课题组专家赴柏乡汉牡丹园、千秋亭遗址调研。
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专家在汉牡丹园调研
中国汉牡丹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组专家在千秋亭遗址调研
来源:中国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