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瑶:“生态灭杀”将入罪?欧洲迈向史上首个国际环保刑法公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5 14:38 2

摘要:近日在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中,作为欧洲最重要人权组织的审议机构,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PACE,简称“议会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正式支持《通过刑法保护环境问题公约(草案)》(Draft Council of Europe Convention on the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纯瑶(北京外国语大学)

1969年美国直升机在湄公河三角洲喷洒化学除叶剂(图源:Wikipedia)

近日在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中,作为欧洲最重要人权组织的审议机构,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PACE,简称“议会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正式支持《通过刑法保护环境问题公约(草案)》(Draft Council of Europe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Criminal Law)。一旦获得成员国通过并生效,该公约将成为首个以国际法律形式将严重且大规模的环境破坏行为——即被广泛称为“生态灭杀”(ecocide)的行为——列为刑事犯罪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生态灭杀”是指“以非法或故意的方式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和广泛的环境破坏,甚至是长期的破坏,从而导致地球生态系统无法恢复的现象。”

巴西马拉尼昂州(Maranhão state, Brazil)的森林砍伐问题(图源:Ibama,CC BY 2.0)

欧洲委员会有关“生态灭杀”的起草历史,可以追溯至PACE第2213(2021)号建议“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问题”(Recommendation 2213 (2021) “Addressing issues of criminal and civil li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在这一建议中,议会大会要求部长委员会研究“生态灭杀”的概念,探讨将其引入国内立法并获得普遍认可之可能性,并起草一份新的法律文书以取代尚未实施的公约No.172(Convention No. 172)。

2023年,议会大会通过第2246号建议“武装冲突的环境影响”(Recommendation 2246 (2023)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rmed conflicts”),重申了将“生态灭杀”引入公约的呼吁,要求新公约扩大适用范围至武装冲突、战争或占领的情况。

2024年,议会大会提出了第2272号建议“通过雷克雅未克进程将享有安全、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的人权纳入主流”(Recommendation 2272 (2024) “Mainstreaming the human right to a safe, clean,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with the Reykjavik process”),强调了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在2023年《雷克雅未克宣言》中,欧洲委员会各成员国认识到针对三重行星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并承诺根据联合国大会第76/300号决议《享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的人权》,开展环境与人权相关议题的工作。

欧盟于2024年4月11日发布的第2024/1203号《通过刑法保护环境新指令》(Directive 2024/1203 of 11 April 2024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criminal law)列出了环境犯罪类型,其中,"故意实施并对环境造成持久的破坏或广泛而重大损害"的行为可以构成"严重犯罪"。

最新的《通过刑法保护环境公约(草案)》将在2025年5月14日交于部长委员会通过。

2007年,苏门答腊廖内省(Riau province, Sumatra)为种植油棕榈而砍伐森林(图源:Hayden,CC BY 2.0)

议会大会表示,《通过刑法保护环境问题公约(草案)》一旦通过并实施,将取代并废止1998年关于同一事项的公约(ETS No. 172),成为首个处理环境犯罪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值得注意的是,该公约将涵盖一种特别严重的环境犯罪——被广泛称为“生态灭杀”的行为。

保护地球环境免受人类活动危害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关切之一,这一关切源于人们认识到地球的生态健康与人类福祉紧密相连。PACE指出,全球许多利益相关方正致力于推动将“生态灭绝”认定为第五种国际犯罪,使其可由国际刑事法院进行起诉。

《罗马规约》(Rome Statute)是国际刑法领域的里程碑式法律文件,于1998年7月17日在意大利罗马通过,2002年7月1日生效,旨在建立全球首个常设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罗马规约》涵盖四类罪名——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

此外,该公约草案旨在有效预防和打击环境犯罪,促进国家和国际合作,并为各国关于环境犯罪的法律设定最低标准。

公约草案期望以如下方式实现预防犯罪:规定广泛的应受处罚的犯罪、采取提高公众意识的措施,以及与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

议会大会的审议意见

《通过刑法保护环境问题公约(草案)》中,议会大会提出了以下审议意见:

有关概念的厘清

议会大会明确“本公约适用于和平时期及武装冲突、战争或占领状态”,并通过借鉴成员国在环境问题执行中的经验和困难,以定义“非法”、“水”、“生态系统”和“废物”等术语。

大会认为,可将独立专家小组提出的“生态灭杀”定义纳入公约解释报告(Explanatory Report),以指导成员国统一对这一法律概念的理解,并推动其纳入国内法。

欧洲发展委员会在2022年7月13日的《通过刑法保护环境并取代第2008/99/EC号指令的指令提案》中,曾披露独立专家小组对“生态灭杀”的定义:

Member States shall introduce in their national law a crime of ecocide, which shall be considered a serious criminal offence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irective and shall be defined as unlawful or wanton acts committed with knowledge that there is a substantial likelihood of severe and widespread or long-term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being caused.

成员国应在其国内法中引入生态灭绝罪,就本指令而言,该罪行应被视为严重刑事犯罪,并应被界定为:在明知存在造成严重、广泛或长期环境损害的实质性可能性的情况下,实施的非法或肆意行为。

同样,应在解释报告中增加对公约草案第31条中使用的“不可逆”、“广泛”、“重大”和“长期”等术语的临时定义。


在第27条和第28条中,将"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一词更改为"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或真菌",因为真菌既非植物也非动物,而是独立的生物类别。

扩大公约适用场景

议会大会认为,公约应当纳入非法采伐和非法捕鱼等犯罪行为。

考虑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01年《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鱼国际行动计划》,并适当考虑到欧盟第1005/2008号法规(该法规确立了防止、威慑和消除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鱼的共同体体系),议会大会指出,公约草案关于自然资源的第5节中应恢复涉及非法捕鱼的条款。

具体而言,公约草案应在第24条之后新增以下条款:

“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鱼”

(1)缔约方应采取必要立法措施,在其国内法中将以下故意非法实施的捕鱼活动定为刑事犯罪:本国或外国渔船在一国管辖海域内,未经该国许可或违反其法律、行政法规或主管部门决定开展的捕鱼活动,包括捕捞、将相关产品投入市场、加工、进口或出口此类活动的产品,但相关行为涉及的数量可忽略不计的情况除外。

(2)缔约方应采取必要立法措施,在其国内法中将以下故意非法实施的捕鱼活动定为刑事犯罪:本国或外国渔船在一国管辖海域内,违反该国法律、行政法规或主管部门决定,未向该国报告或向相关国家主管部门虚假报告的捕鱼活动,但相关行为涉及的数量可忽略不计的情况除外。

(3)缔约方应采取必要立法措施,在其国内法中将以下故意非法实施的捕鱼活动定为刑事犯罪:使用对野生物具有破坏性或非选择性的捕鱼技术或其他工具,或导致或可能导致海洋动植物及其环境大规模破坏的捕鱼活动。”

公约的监测机制

议会大会注意到,公约草案第八章设立了一个监测机制,尽管大会代表支持更强有力的机制,但该机制的范围在谈判期间被缩小。目前提议的监测机制是设立缔约方委员会,其运作方式由自身议事规则决定。

公约的适用范围

关于公约的适用,起草者接受了第51.2条(“本公约的效力”)的规定,允许欧盟成员国在彼此之间适用属于本公约范围内的欧盟规则,且不影响本公约在与其他缔约方关系中的全面适用。

议会大会指出,尽管这一规定可能便利欧盟国家及欧盟本身批准公约,但其措辞向其他缔约方传递了欧盟国家集团具有例外性的信号。

海洋与湿地

OceanWetlands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资讯源 | 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

编译 | 王纯瑶

指导老师 | Linda Wong

排版 | CY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1.一件裙子,一个地球:“壹裙”(ONE DRESS)让时尚为生物多样性发声 | 停止生态灭杀运动观察

2.什么是“生态灭杀”?国际组织研究:停止生态灭杀基金会

3.重磅 | 欧洲理事会大会通过决议,将“生态灭杀”概念列入国家法律和国际法

4.投毒!四川达州“暗夜精灵”穴胫步甲遭毒害:为卖“爬宠”搞洞穴生态灭杀,法律管得着吗?


关于作者


王纯瑶,目前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大三,辅修法语,积极好学、热衷思考,在大学三年级期间获得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对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海洋法动态前沿发展非常感兴趣,并希望将其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志愿者。

王纯瑶.“生态灭杀”将入罪?史上首个国际环保刑法公约迈出关键一步. 海洋与湿地. 2025-04-25

本文参考链接】

王芊佳.什么是“生态灭杀”?国际组织研究:停止生态灭杀基金会.海洋与湿地.2023年4月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