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镇路一村的一处麦田里,绿浪翻滚,指针式喷灌机正在作业,农民吴文峰正在手机上查看自己家田地中的灌溉设备情况,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管画卷正徐徐展开。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镇路一村的一处麦田里,绿浪翻滚,指针式喷灌机正在作业,农民吴文峰正在手机上查看自己家田地中的灌溉设备情况,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管画卷正徐徐展开。
任泽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办主任李鑫介绍:“现在从手机小程序上就能远程操控喷灌设备,还有智能诊断、专家咨询等服务,功能很丰富。西固城镇这台指针式喷灌机一次可以浇灌160亩地。”2011年以来,该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6.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80%,田间通达度达到100%,伸缩式喷灌已覆盖农田2600余亩。
近年来,该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优化种质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创新服务体系等措施,全力抓好全区农业智能化生产,打好春季农业生产“主动仗”。除了智能化助农设备,针对今年气象特点,还打出科技管理“组合拳”:控旺促弱,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监测,预防病虫害;防灾减灾,预防倒春寒,助力小麦产量再创新高。
“今年的小麦抗寒性好,你看这茎秆多壮实!”任泽区澧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孟辉在田里介绍,得益于去年秋播期间的晴好天气,全区适期播种面积占比较大,又通过播后镇压30万亩次,保证主体麦田基本带绿越冬。
“我们正推动农田建设从‘量积累’向‘质提升’转变。”李鑫说,该区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35万亩,同时实现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向绿色农业迈进。(徐乐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