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石哈达村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南部山区,村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5万亩,耕地面积3000亩。全村共746户2481人。近年来,该村调整产业结构,除种植优质稻米、大豆外,还广种杏花,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草莓、黄瓜等特色果蔬产业,拓宽百姓增收渠道。
边石哈达村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南部山区,村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5万亩,耕地面积3000亩。全村共746户2481人。近年来,该村调整产业结构,除种植优质稻米、大豆外,还广种杏花,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草莓、黄瓜等特色果蔬产业,拓宽百姓增收渠道。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暮春四月,暖意盎然,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边石哈达村,清风中夹杂着杏花的幽香,沁人心脾,鸟儿们展开清脆的歌喉,为灿烂夺目的春天增添无限生机。
从4月20日开始,村里的杏花竞相绽放,在蔚蓝明净的天空和错落有致的民居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可爱。2008年,为美化全村环境,村党支部引导百姓修沟渠,引江水,还将杏树苗栽在各家门前。五年后,这里形成了一条长约2.5公里的“杏花大道”。
此后,不少人家在院落内种上了各种花卉、绿植作为装饰,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转身”,杏花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名片。“近几年,‘杏花大道’名声在外,除了县内游客,很多外地游客也到这儿来赏花照相,这让俺们村的人气越来越旺。”村党支部书记孙广友笑着说。
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带动当地草莓和黄瓜产业增收,还拓宽了土鸡蛋、土蜂蜜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逐渐认识到赏花旅游带来的诸多益处。
走在村庄的河堤路和田边路上,道路两侧的杏花同样明媚耀眼,孙广友告诉记者,从2019年到2021年间,村两委又带领村民在河堤路周围累计栽植了2000多棵杏花树,努力将全村打造成声名远播的“北国杏花村”。这样一幅古朴宁静的乡村图景极容易令人想到那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杏花大道和河堤路周围的杏花都是老百姓拎着镐头,抬着水桶,出义务工栽上的,俺们村一直都有着义务工这个传统。”村两委班子成员宋薇自豪地说。说起出义务工,村民们仍然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老支书李春阳带领村民凿渠引水的励志故事。那时候村里没有水稻田,为了能吃上大米,李春阳带领全村老少在没有现代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藤条、铁镐、锤子等简易工具,用五年时间在大山中开凿出一条人工水渠,将山背后的水引到村里,开辟出2000多亩优质水稻田。
直到现在,虽说时移世易,但是如今这条人工水渠依旧在发挥作用,这种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改天换地的拼搏意志依旧鼓舞着村民们。
眼下杏花开时,勤劳拼搏的村民们正忙着育苗,在各家各户的菜园里,农民们培种育苗的身影也处处皆是,筛土、盖土、浇水……忙得热火朝天。从2020年开始,村两委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农业布局,大力发展草莓、棒黄瓜和香瓜等特色果蔬产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红艳欲滴的九九草莓,翠绿清香的棒黄瓜、香甜可口的香瓜……都是当下果蔬市场的“宠儿”。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村共建设温室大棚20个,年经济收入在300万元左右。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