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必恶人必善?深度剖析《无忧渡》对蒲松龄的三大“背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17:31 3

摘要:数据确实不赖,持续霸榜热度冠军,连孙俪的《蛮好的人生》也被压了一头。

文案|一纸枕书

编辑|酒酱紫

宋祖儿重返内娱的第一部剧——

《无忧渡》。

数据确实不赖,持续霸榜热度冠军,连孙俪的《蛮好的人生》也被压了一头。

然而该剧在豆瓣的口碑却两极分化严重。

有人嫌弃任嘉伦含糊不清的台词、逐渐走样的颜值。

还有人对宋祖儿的演技提出质疑。

当然两人的流量还是热度的根本,归根结底,影响口碑的关键因素,其实还是剧情。

这部新作可是标榜为现代版《聊斋志异》,但我想蒲松龄的棺材板应该要压不住了。

01 失去蒲松龄的“聊斋”,如同一潭死水

既然是蹭“聊斋”的热度,《无忧渡》应该拿出比肩经典的资格,可惜在这部剧里,观众只能看到导演对蒲松龄的三大“背叛”。

首先,剧情套路化。

正常追一部剧,故事是需要带给观众一环扣一环的惊喜。

然而这部剧的走向基本一眼望到头,比如妖精看中了凡人男子,决定金盆洗手,但非要到女主面前挑衅,就差把“我是反派”写在脸上。

这些单元情节毫无亮点,恐怕放到以前都没有入选《聊斋志异》的资格。

其次,角色扁平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妖精注定是恶的代表,而女妖多以性感魅惑的形象出现,红唇、红眼影也是标配。

而且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也很浅显,把妖精演出了一副勾栏做派。

反观《画皮》里的周迅,才是真正将“妖”演出了精髓。

她能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打量、好奇,这种异类之感才是演得逼真的原因。

而且周迅都不需要太浓的妆容,她只是用一双受惊的大眼睛望着男主,就能达到我见犹怜的效果。

结局她真正读懂了爱,渐渐有了人性,也让角色与观众达到了共振。

只可惜在现在玄幻题材里的作品中,很难看到如此有层次感的人物塑造了。

最后,内容浅显化。

这部新剧有许多单元故事,可这些内容依旧是男女主制造工业糖精的工具,故事也拍得过于浅显。

同样是歌颂纯粹的爱情,《倩女幽魂》里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是自我价值与灵魂救赎的表达。

同样是写人妖殊途,《婴宁》里婴宁与书生的爱,打破封建礼教,人性与妖性的复杂呈现。

当然,不能否认《无忧渡》有着对古偶题材的突破性尝试,只是没有抓住病症根源,以至于效果甚微。

02 古偶剧的病结所在:思维定势

其实不光是《无忧渡》,当下大部分古偶剧都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势当中。

比如服化道方面,前几年基本走得都是丧葬风,这两年又开始流行花里胡哨的头饰。

还有特效方面,始终不见技术进步,大家都烂到一堆儿,不相上下,也就将品质下限一再降低。

再然后是剧情方面,你会发现只要什么元素有流量,就有无数人争先效仿,同质化严重。

《花千骨》出圈后,“师徒恋”故事如雨后春笋般接连登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爆后,生生世世虐恋的套路也被后续影视剧所借鉴。

现在又开始流行复仇爽剧,之后一定少不了同类型的作品,

至于角色塑造上,也是同理。

人物少了多面性,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人设,非黑即白。

说到底,还是创作者们懒得动脑,总喜欢照搬前人经验,要么去翻拍经典,要么就去魔改小说、漫画。

殊不知市场更新换代太快,若是困于套路当中,只会越来越跟不上观众们的审美。

03 既要借古,也要追今,国剧出口早已摆在面前

虽然古偶剧的病症由来已久,但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两年不少高口碑的作品也早就将答案摆在了创作者的面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朝诡事录》,宣传力度、演员阵容都一般,但最后却成为年度黑马。

原因很简单,这是国产剧向“内容为王”的一次致敬。

比如案件中,每一个跟妖怪有关的传闻背后,其实都蕴含着政治阴谋与人性丑恶。

但在故事里也不乏对真爱的歌颂,《黄梅杀》里的轻红与独孤遐叔、《仵作之死》里的春条和‌独孤羊,都是小人物的缩影,剧情并不轰轰烈烈,却直达人心。

另外,《永夜星河》也爆得让人意想不到,但追过剧后也明白其中的原因。

故事与众不同,以攻略男主为亮点,无疑是形式上的一种突破。

此前这类剧作只被短剧青睐,而事实上,短剧与长剧早就没有什么壁垒了。

相反的,短剧中有着更多符合时代的设定,这也是长剧需要学习的部分。

其次,在角色方面男主不再代表纯粹的正义,甚至还是原著书中的黑化反派,只有随着女主视角才能看透其背后隐藏着人性的善面。

所以说,国产剧创作不能一直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在保留经典故事亮点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与时俱进的创新内容,才会产生让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而且创作者不能投机取巧,始终深耕内容,寻找突破,才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

04 结语

诚然《无忧渡》有着不错的热度成绩,但古偶剧还是要严于律己,多关注流量之外的东西,比如最重要的就是“口碑”二字。

如果影视剧导演只顾着利益,而非作品品质,那么等待他们的情况,只有铺天盖地的差评。

真正想要带领国剧走向更远,跳出思维定势,勤于思考新方向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当然,不能忽略掉经典本身值得学习的部分。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也是因为以前的创作者们当初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才发现了题材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都像现在拍摄古偶剧这样投机取巧,恐怕早在多年前就没有经典诞生了。

国产剧,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不求改变得有多么快,只求别停在原地,固步自封。

——END——

来源:娱乐圈笔娱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