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是我国针对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超声检查的权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超声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提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本文对指南的核心要点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超声和临床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指南
一、高血压心脏重构
高血压常导致心脏结构重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质量(LVM)增加、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等。左心房扩大较左心室改变更早、更常见,右心室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发生相应改变。指南推荐使用二维超声方法测量心腔大小和室壁厚度,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容积指数等指标,并强调需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体表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指南采用中国汉族正常成年人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多中心研究(EMINCA)得出的正常参考值,以更准确地预测高血压患者的不良预后。中国成年汉族人群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正常上限为女性99 g/m²,男性109 g/m²;相对室壁厚度(RWT)正常上限为女性0.49,男性0.51。根据LVMI和RWT,左心室重构分为四种类型: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
左心房重构的评估需结合多切面观察左心房形态,建议测量二维或三维左心房容积指数。EMINCA研究推荐的二维左心房容积指数正常上限为男性34 ml/m²,女性36 ml/m²。右心房扩大时,可测量右心房容积和面积,其扩大与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及高血压患者死亡率升高相关。
二、高血压心脏功能
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时,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心肌僵硬度增加,心室充盈受损,进而可能发展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或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常用指标,推荐采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中国人群的正常下限为男性9.7 cm/s,女性9.3 cm/s。
整体纵向应变(GLS)可用于评估高血压亚临床心功能障碍,建议以GLS≤−20%作为正常参考值界限。超声心动图报告应包括舒张功能评价指标、左心房容积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三尖瓣反流最大速度以及E/e'等指标。E/e'用于定性评估左心室充盈压,平均E/e'14提示充盈压升高。左心房纵向应变研究显示,左心房储存期应变是反映左心室充盈压升高的潜力指标。
三、高血压血管重构和功能
血管重构是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变化,表现为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增加、血管壁增厚、动脉僵硬、顺应性减低及弹性降低。超声检查可无创检测血管重构,主动脉和颈动脉是主要弹性大动脉。指南推荐常规测量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评估。
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发生率为3%~17%,主动脉增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率相关。颈动脉是评估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理想窗口,颈总动脉IMT是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指标之一,颈动脉斑块对心血管风险的预测强于IMT。超声评价高血压血管功能还包括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弹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是无创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常用方法,FMD≤8%提示内皮功能减低。颈总动脉脉搏波速度是评估动脉弹性的较好指标,可直接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环向弹性功能变化。
四、总结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为我国高血压超声检查方法、诊断和标准提供了全面指导,特别是针对中国患者群体的心血管超声参考值提出了相关参考指标。指南强调,超声检查应结合临床信息,全面分析测量指标的应用价值;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改变与病程、治疗等因素相关,需动态观察;各指标均有不同临床意义,需个体化选择检查指标;血压波动急性增高时,需及时观察心血管结构与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随着新研究成果或新指标的出现,指南需定期完善和更新,以保证其科学性和时效性,更好地服务临床。
该指南的发布和应用,将有助于规范我国高血压心血管超声检查和诊断方法,提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谢明星.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要点解读[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 33(2): 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5.02.001.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