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张雪峰老师又开始劝退一批专业了,这次他直指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惨遭"塌房"的本科专业。
大家好,我是小扒!
看到很多学弟学妹在填报志愿时纠结得头秃,真的很想分享一些"内部消息"。
最近,张雪峰老师又开始劝退一批专业了,这次他直指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惨遭"塌房"的本科专业。
别不信,这些专业确实有人毕业即失业,甚至怀疑人生!我总结了最近他提到的4个"天坑专业",希望能给正在选专业的你提个醒。
1.
新闻传播学:媒体人的"寒冬"还没结束
还记得前几年,多少人怀揣着"成为下一个白岩松"的梦想报考新闻专业?然而现实却是:
• 传统媒体持续萎缩,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报纸广告收入同比下降23.7%
• 自媒体门槛低,竞争激烈,99%的创作者月收入不足5000元
• 行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普通编辑月薪4000-6000元,而头部主播年入千万
我认识一个211新闻系的学妹,实习时才发现记者编辑工作既辛苦又低薪。毕业后她转行做了新媒体运营,结果发现"卷得更厉害"!
现在她正在准备考公,感叹:"当初真应该听张雪峰的,新闻专业学得再好,也难敌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啊!"
所以,除非你真的热爱新闻事业,有足够的家庭支持让你熬过艰难期,否则现阶段真的要慎重考虑这个专业。
2.
法学:没考上法硕的法学生,真的很惨
法学一直是很多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但张雪峰老师多次表示: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真的很难。为什么?
• 法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全国通过率仅为10%-15%
• 好的法律岗位几乎都要求至少法硕学历
• 全国法学毕业生供过于求,2023年共12.8万人,但法律服务市场增长有限
我一个学法学的室友整天"卷卷卷",最后本科毕业只能去律所当法务助理,月薪5000左右,还要帮合伙人买咖啡、整理文件。他现在正在拼命备考法硕,希望能改变现状。
当然,如果你家里有律所或者司法系统的资源,或者你真的对法律有浓厚兴趣并且愿意读到研究生,法学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否则,还是听张雪峰老师的劝吧!
3.
汉语言文学:除了考编考公,好像真没啥出路
别看我们整天说"国学复兴",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着实不乐观:
• 招聘岗位少,多集中在教师、出版、文秘等传统行业
• 教师编制越来越少,2023年部分省份编制数量比往年减少30%以上
• 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岗位要求"一专多能"
汉语言的出路,基本就是三教一咨:教师、教材、教辅、咨询顾问。但现在这些行业都不好进,要么考编考公,要么就业环境差。
我有个汉语言的学妹,文笔特别好,结果毕业后只能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每天工作10+小时,周末还要加班,月薪才6000出头。看到身边学计算机的同学轻松拿高薪,她都快抑郁了...
4.
土木工程:房地产不景气,基建也趋于饱和
曾经的"金饭碗"专业,如今也成了张雪峰劝退名单上的常客:
• 行业周期性下行,2023年全国房企招聘人数同比减少41.2%
• 工作环境艰苦,常年工地与"钢筋水泥"为伍
• 收入不如预期,普通土木工程师年薪8-15万,且上升空间有限
一个学长毕业两年换了三份工作,从设计院到施工单位再到房企,每次都因为"行业不景气裁员"。**他说自己天天做着"996"的工作,拿着"965"的工资,过着"007"的生活。
最无奈的是,他现在想转行都不知道能去哪,因为几年土木经验在其他行业几乎用不上。
但话说回来,基建狂魔的国家不可能不需要土木人才,关键是看你能否进入好单位。
国企和大型设计院,依然是土木专业的香饽饽。
5.
如何避开这些"坑"?
张雪峰老师其实是想告诉我们:选专业不能只看表面光鲜,更要看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禀赋。作为过来人,我给你们几点建议:
不要盲目跟风,今天的热门可能是明天的"天坑"。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关注行业前景,尤其是国家战略支持的领域。(如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如果真的喜欢上面提到的专业,做好考研的准备,本科只是起点。
说实话,现在就业形势整体偏冷,与其纠结专业冷热,不如提前做好规划,在大学里多学点实用技能。
毕竟,再好的专业也需要真才实学,再差的专业也会有佼佼者。
你现在选专业的纠结,可能会影响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生轨迹。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专业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你未来的,是在大学里培养的能力和建立的人脉!
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小扒听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