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 吉林劳模印记(三) | 宣明:奏响“三部曲” 托举商业航天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6 08:47 2

摘要:百年工运,镌刻奋斗史诗;吉林沃土,铸就劳模丰碑。从烽火岁月的赤诚奉献,到建设年代的挥汗如雨;从改革大潮的敢为人先,到新时代的匠心逐梦,一代代吉林劳模以平凡双手托举不凡伟业,用坚守与创新诠释“劳动最光荣”的信仰。

开栏的话

百年工运,镌刻奋斗史诗;吉林沃土,铸就劳模丰碑。从烽火岁月的赤诚奉献,到建设年代的挥汗如雨;从改革大潮的敢为人先,到新时代的匠心逐梦,一代代吉林劳模以平凡双手托举不凡伟业,用坚守与创新诠释“劳动最光荣”的信仰。

为致敬所有为吉林振兴拼搏的劳动者,即日起,我们推出“百年工运 吉林劳模印记”专栏,翻开历史卷轴,追寻那些闪耀在时光里的名字与故事。他们或是车间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或是田野间播种希望的“农技先锋”,亦是以智慧赋能发展的“创新脊梁”。让我们透过笔端,解锁劳动工匠们的成功密码,感受劳模精神的时代脉动,汲取奋进力量,续写属于劳动者的荣光篇章。

奏响“三部曲” 托举商业航天梦

—— 记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

从微机械领域拓荒者到商业航天领航人,宣明用大胆创新和持续深耕,奏响了“科研报国、产业报国、科普报国”三部曲,谱写出新时代的航天华章。

在距地球数百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吉林一号”卫星群正以精准的姿态环绕地球运行,这些闪耀着科技光芒的太空使者都诞生于同一个创新摇篮——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这一航天奇迹的背后,凝聚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坚守与创新突破。

作为我国微机械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宣明创建了国内首个微型机械研究室,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在担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期间,他勇担重任,出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有效载荷分系统行政总指挥;作为商业航天的领航者,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将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送入太空,开创了我国商业航天的新纪元。

蝶变新生 打造“研产学”发展新模式

2003年,宣明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任职期间,他积极倡导以长春光机所为核心,以“研产学”并举的发展模式,将长春光机所打造成国家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在他的带领下,长春光机所不但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项目、中科院重点基金等课题,在微机械领域也取得了多项首创性研究成果。

他积极推进研究所运行及激励机制创新,规划了大面积光刻技术、大口径光学技术、以载荷为核心的卫星设计技术、短波光刻技术等多项重大发展方向。在航天有效载荷、大面积光栅刻划机、大口径光学系统、193nm光刻镜头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满足了多项国家国防及基础设备设施领域重大战略需求,获得十余项包括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与此同时,创立了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成功孵化了包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内的20余家高科技企业。

在宣明眼里,一个研究所,只做科研,不做科技成果转化,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只有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在宣明的带领下, 光机所坚持“研”“产”两条腿走路,十余年间,科研合同额增长15倍,职工收入增长10余倍,一举改变发展缓慢的状态,快速成长为中科院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研究所,成为我国国防光电仪器设备研发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光电子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巩固了其“中国光学摇篮”的地位。

敢为人先 书写航天遥感领域新高度

2005年,宣明率领研发团队提出“星载一体化”的整星设计理念。“你能做卫星?”“国家哪个部门批的?”“你能做出来吗?”面对审视和质疑,宣明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经刻苦攻关,先后突破了大口径、轻量化光机装调技术,高速、高信噪比、低功耗光电成像技术,高机动、高精度姿态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星载一体化”技术。技术成熟后,宣明全力推动此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于2014年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商业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宣明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5年,在宣明带领的技术团队的努力下,“吉林一号”成功发射,多项技术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的大幕。通过自主运营管理,“吉林一号”卫星已为农、林、水利、交通等领域提供了4万余次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围绕长光卫星,一个以航天信息应用为核心目标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吉林一号”成为我国航天遥感领域一个响亮的名牌,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也发展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头羊。

薪火相传 播种航天强国梦

“教育是创新创业的根基,人才是科技型企业的支撑。”这句话宣明经常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始终致力于航天人才的 引进和培养,积极开展公益性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科普航天知识,2018年10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基地总面积5000平方米,由航天知识科普长廊、光影体验厅、科普教育厅组成。在基地内,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到空间环境、航天器、航天相机、卫星构造、遥感应用、火箭、无人机等多个主题的航天知识,还可以近距离看到卫星真实的生产、试验、总装等过程。自开放以来,已接待2万余人参观,成为吉林省普及航天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公司还积极携手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向公众传递科学精神、普及航天知识,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

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到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从荣膺吉林省劳动模范到全国劳动模范,宣明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工匠精神铸匠心、以劳动精神砺初心,在航天事业的星辰大海中书写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当“卫星+”赋能千行百业,当人们在科普基地仰望星空,“吉林一号”,这颗由家国情怀点亮的“吉林星”,正在宣明的引领下,飞向更加浩瀚的宇宙。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