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文学奖,多么庄重崇高的一个中国文学界文学奖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1986年首次评奖,自评奖以来,多少文学青年中年老年念念不忘的作品都是获奖作品,比如:古华的《芙蓉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刘心武的《钟鼓楼》、王蒙的《青春万岁》、陈忠实的《白鹿原》、徐
如果丈母娘能拯救人民文学,
我的名字倒着念!
西米录专栏
西米
这个人来自火星
如果你喜欢或者讨厌西米,那就来看看吧!
人民文学奖,多么庄重崇高的一个中国文学界文学奖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1986年首次评奖,自评奖以来,多少文学青年中年老年念念不忘的作品都是获奖作品,比如:古华的《芙蓉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刘心武的《钟鼓楼》、王蒙的《青春万岁》、陈忠实的《白鹿原》、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麦家的《风声》、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马伯庸的《风雨(洛神赋)》等等。
人民文学奖每年会颁发一次,从来的评选范围都是那一年度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发的作品,以及该年度为《人民文学》中文版和外文版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与专家,高端大气上档次,虽然,也有我不喜欢的作家,比如冯唐这样我觉得实在油腻的文学作品得奖,但,我不喜欢是我个人的事情,不妨碍这个奖的重要与公平公正。
直到2025年4月19日上午,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省古蔺县举行,2024年度的人民文学奖揭晓了!
颁奖典礼上演了一出文学的创新之举,自开始评奖以来就从来都奖给作者,翻译者,文学专家的奖项,今天奖励给了带货的。新创奖项“传播贡献奖”:直播网红董宇辉因“带货文学”斩获此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和唯一人。
颁奖词看上去极尽煽情——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2024年1月23日、2024年12月20日,董宇辉以直播间为舞台,助力创刊七十五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寻亲”之名,实现与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这是传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文学生命力的坚定守护。这也深刻证明,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充分融合,一定能让文学在喧嚣时代持续奏响美妙的乐章。
作为也算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个人觉得这颁奖词的水准非常不人民文学(当然,也许,我几年没看董宇辉的直播,没买人民文学,所以不清楚人民文学水准下滑的情况),最多象一个高中生在绞尽脑汁写一篇赞美文,用个排比句,找些时代新词;最后来个故作深沉或升华的结尾,管他实际上到底是个啥!
作为一名肯定是法律工作者,则觉得这颁奖词实在没逻辑还在偷换概念,是没有证据硬写的代理意见、什么叫长于发现?发现什么了?人民文学现在卖不掉了,还需要他发现吗?什么叫敏于共情,这个人跟新东方共情了吗?跟他写那些卖货词的团队共情了吗?什么叫信使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信使不就是一个送信的?如果信使有文学的魅力与光华,那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邮递员、我们大楼里的EMS收件取件人,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让我遇到,我一定不让他们离开,这么好的可以吸取魅力的方式,我怎么可以曾经错过,被人民文学提醒之后还再一次错过,我得迎头赶上,哪怕得不了特别贡献奖,也让自己多些文学香啊,只是不知道董先生凭着这个点可以得奖,而其他的信使会不会因为被我拦住而揍得我满头包,再不敢跟文学靠近。
还有那赫然写着的“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我可不敢说,这是漏了“人民”两个字,还漏了书名号,因为最多,董先生卖出了几本书,那叫将《人民文学》这本杂志一次次推销给读者吧?我也不想这么说啊,因为如果董先生卖书,都可以被誉为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那我,完全胜任啊,每一个案件,我都把文学(自己写的合同、代理词、答辩状等等东西)一次次推向读者,我的读者也不少啊,原告、被告、第三方、法官、陪审员、书记员、助理法官、检察官、同行、对手、当事人……
但,我再怎么没皮没脸,也不敢说,“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因为,没,有,证,据啊!我只是让别人把我的东西读了,就唤起了热望吗?也许唤来冷讽吧?而他们又凭什么觉得,只要买了,就是推了文学,也许推的是厕纸?写这句话的人难道家里就没一些从没读过的书?也可能真没有,因为现在已经是一个电子读物的时代,那手机里也总有一些再没读过的收藏吧?看看那些,是否,还会说什么唤起热望?也许,答案也还是会的,否则,颁奖词说什么呢?是说成这样吗?
在流量为王的世界里,只要你擅于包装、精于话术、耽于煽情,作为一个牛B的卖家,以文学之名,以寻亲之由,用新颖的直播话术,避开质量与内涵,高举文化外衣,挑动消费神经,用九块九包邮的吆喝,将这快没人看的期刊促销、促销再促销,多请"老铁双击666",这不是文学尊严的折价清仓,而是高端期刊放下面子对丈母娘的全面臣服。当百万销量神话出现,便是丈母娘们又一次全面胜利。
其实,我写那么多真的不是要暗讽董宇辉,虽然董君也真不是我喜欢的几类人,但我真的在为我曾经那么喜欢的《人民文学》而悲哀。如果多卖了几本书都可以在文学的奖项里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卖课本给我们的人早该得奖了,他卖的一定比董宇辉多。
这个奖项其实无意中揭开了文学圈的窘迫现实。当《人民文学》主编在领奖台宣称“我们找到了文学传播的新范式”时,是否有人会觉得这就像上世纪国企改革中车间主任宣布“咱们厂可以转型成夜总会嘛”。而宣布新范式的主编在心中其实也是承认:文学已沦落到需要网红拯救的境地;但又不愿意公开承认或者根本不愿意承认,所以又试图用新创出一个奖项,以颁奖的方式维持最后体面。就像给即将倒闭的博物馆颁发“最佳游客奖”,给濒危物种颁发“最会上热搜野生动物奖”。给靠吸氧写作的人颁发“文学呼吸奖”,反正,奖只是用来吸引文学传播的新范式。
从前,夜深人静。翻看《人民文学》,看到扉页上印着“在物欲横流中守护精神家园”,为自己还在看书而感叹而傲娇;如今,似乎都没有夜深人静了,因为再晚,你都能听到直播间在嘶吼“最后三分钟!错过等一年!”,所以,不论给不给这个奖,人民文学,垂垂老矣,靠丈母娘拯救?醒醒吧。
特别声明
本文为如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后台。本公众号的信息仅作一般性参考,不应视为如闻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针对特定事务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金刚经》卷首语:“如是我闻”,如闻律师事务所藉此得名。“盛世法,如闻人”是本所之铭。法律的精神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正确实施,公平价值得以实现,离不开一位好律师来为您的权益保驾护航。愿我们能和您一起,在这个新时代里,追逐梦想,实现梦想。所有的如闻人,以钻研精神,饱含着无限热情,践行着法律者的初心,为所有如闻的朋友们,做好专业的服务。
我们的精神就是:如你所需,如闻永远和你在一起。
来源:如是我闻Re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