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关怀与技术创造环境”国际研讨会在米兰举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09:13 1

摘要:2025年4月13日至14日,“为健康、关怀与技术创造环境”(Creating Environments for Health, Care and Technology)国际研讨会在意大利米兰举办,聚焦以设计引领的全球健康关怀创新。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5年4月13日至14日,“为健康、关怀与技术创造环境”(Creating Environments for Health, Care and Technology)国际研讨会在意大利米兰举办,聚焦以设计引领的全球健康关怀创新。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联合主办,关怀实验室(The Care Lab)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ELISAVA设计与工程学院(ELISAVA School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协办,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承办。

与会嘉宾合影

会议汇集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阿联酋等国的设计、医学、护理、教育、科技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健康、关怀以及技术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主旨演讲、主题对话、协作型研讨、工作坊、成果展示等多元板块,搭建起一座汇聚多学科知识、激发合作创新的对话平台。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覃川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戈登·哈什(Prof.Gordon Hush)分别在开幕式致辞。覃川回顾了双方自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在师生交流、课程共建、联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硕果。2024年双方续签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戈登·哈什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延续了双方在设计教育与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将进一步在关怀与技术交汇的前沿议题中,共同拓展跨文化、跨学科的协同路径。

覃川致辞

戈登·哈什致辞

研讨会首日以“设计介入关护:复杂议题的解析与回应”为主题,涵盖十场主旨演讲及一场多方参与的主题对话。

上午的主旨演讲由清华美院副院长杨冬江,格拉斯哥艺术学院DHI中心的唐·麦金太尔(Don McIntyre),关怀实验室联合创始人莱克什米·帕拉梅斯瓦兰(Lekshmy Parameswaran)、拉斯洛·赫尔策格(László Herczeg),以及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带来。杨冬江提出,设计应从计算智能迈向认知智能,从功能优化走向情绪响应,构建具有人文温度的感知空间;唐·麦金太尔以苏格兰国家“数字健康与关怀创新中心”为例,介绍设计如何在慢病管理、医疗响应与数据整合中提升系统效率与人性化服务;帕拉梅斯瓦兰与赫尔策格介绍了关怀实验室在欧洲各国护理系统改革中的参与式设计经验,强调“以人为本”的系统转型理念;徐迎庆则聚焦嗅觉在老年康复与疗愈空间中的应用潜力,呼吁设计扩展感官参与的维度。开幕式及上午场主旨演讲由清华美院教务办学术主任陈洛奇主持。

下午,会议继续围绕设计与关护系统的多维交汇开展分享,提出设计应在系统设计、感官体验、生态认知与文化策略等多维度承担关乎创新的连接角色。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保罗·查普曼教授(Pro.Paul Chapman),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周浩明,ELISAVA 设计与工程学福祉研究负责人安娜·德尔·科拉尔(Dr.Anna del Corral)与研究员艾诺娅·阿贝利亚(Dr.Ainoa Abella),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刘新,法国“拉巴”实验室(Lab-ah)联合创始人玛丽·科里埃(Marie Coirié),清华美院染织与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王悦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本场主旨演讲由清华美院染织与服装艺术设计系助理教授肖榕主持。

保罗·查普曼回顾了XR与AI结合在医疗培训、制药工程与复杂问题建模中的实践,强调虚拟技术在跨专业协同中的作用;周浩明以传统建筑为例,提出生态智慧对当代设计的启示;安娜·德尔·科拉尔与艾诺娅·阿贝利亚分享其与西班牙公立医院合作中,通过情绪感知与空间互动优化用户福祉体验的研究。刘新介绍其在西藏、内蒙古等地推动生态厕所系统建设的实践成果;玛丽·科里埃则以巴黎医院的嵌入式设计为案例,探讨设计师如何与医护协作,从空间、流程与文化层面提升关护体验;王悦围绕“数字赋能传统纺织”主题,介绍其在材料再生、非遗图谱构建与三维服装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题对话环节中,演讲嘉宾与项目主持人就当天发言内容展开深入回应与交流。讨论聚焦“设计如何在人与技术之间建构关怀”议题,围绕人工智能能否回应情感,护理体系中最亟待重构的环节,设计师在伦理边界中的角色,以及跨界协作如何推动系统革新等关键问题进行自由对话。

研讨会第二日以“设计驱动关护革新:未来机遇的探索与映射”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与三场小组共创讨论,深入探讨未来设计在健康与关怀体系中的角色与路径。葡萄牙米尼奥大学设计与艺术研究实验室(LIDA Lab)研究负责人桑德拉·内维斯(Dr. Sandra Neves)教授带来主题演讲。她聚焦数字医疗转型背景下的护理伦理、患者权利与临床信任议题。

与会嘉宾联合设立多个专题小组,开展跨学科协作与深入交流。讨论内容涵盖未来设计教育的演进方向、人工智能与护理伦理的关系、多学科协作机制的构建路径,以及如何借助传统智慧回应即将到来的健康关怀挑战。

在总结环节,戈登·哈什教授强调,关怀与健康是当代设计面向未来的重要命题。他希望此次研讨能为新一代设计师拓展理解技术与关怀目标之间关系的多重路径,为健康议题下的设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他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本次研讨会所提供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提到苏格兰政府对国际合作与创新实践的持续推动,充分肯定了多边协作在推动全球健康与关怀议题中的积极作用,并表达了对未来持续深化合作的信心与期待。覃川表示,学院将持续以全球化的学术视野与本土化的社会责任为指引,进一步推动“设计介入健康”方向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深化。他表示,今年1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再次在米兰举办国际教育大会,诚挚邀请本次研讨会的中外嘉宾届时重返米兰、再续对话。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设计介入健康与关怀议题的全球趋势,也体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发展理念。学院将继续依托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等平台,深化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融合,推动以人为本的科技设计创新实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均在国际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与设计”类别中位列全球第14,亚洲第一;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则位列全球第12。两校自2009年建立合作以来,在设计教育、研究与实践层面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作为协办单位,关怀实验室致力于通过系统性设计推动全球护理体系的结构性变革,活跃于欧洲与亚洲多地;ELISAVA 设计与工程学院在福祉设计、服务创新与设计教育国际合作方面成果丰富,是欧洲最具前瞻性的设计教育机构之一。

资料提供|研讨会项目组

图文编辑|罗雪辉 张雪莹

审核|王晓昕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