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董明珠女士“海归间谍”论:无需为错误粉饰与辩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6 09:27 3

摘要:2025年4月22日,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新任董事长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先秦《礼记•缁衣》中曰:“君子道人依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曾国藩说:“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

2025年4月22日,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新任董事长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董明珠女士的“海归间谍”论一经抛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不仅刺痛了海归群体,更引发了对于企业用人标准、社会责任以及与国家政策法律关系的深思。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的时代,公众人物的言论被置于聚光灯下,接受大众的审视,而董明珠的这一错误言论,显然没有任何可被美化或辩护的空间。

君子要谨于言,慎于行。董明珠作为公众人物,其在工作场合的一言一行都要守住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向而行,与法律与社会公序良俗相得益彰。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言论与国家人才引进政策相悖。我国一直积极推行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

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而且全面改革开放,奉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什么是“引进来”?其中之一就是引进高素质人才。

海归群体被视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科研项目资助、创业扶持、落户便利等,旨在鼓励海归人员发挥其在国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例如,许多地方政府为海归人才提供专门的创业园区,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厚的资金支持。这些政策反映了国家对海归人才的重视和期待。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显然与国家积极吸纳海归人才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如果企业秉持这种观念,将会严重阻碍国家人才引进战略的实施,影响我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地位。

违反平等就业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董明珠以“海归派里有间谍”为由明确表示不用海归人员,这是一种潜在的就业歧视行为。

无论是海归还是非海归,都是中华儿女,应该在就业市场上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能厚此薄彼,企业不能因为毫无根据的群体定性而剥夺某一群体的就业机会。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言论如果在企业用人决策中出现,会面临法律风险。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应该依据的是个人的能力、品德和岗位匹配度等合法因素,而不是基于没有事实依据的群体标签。

企业用人自由的正确内涵。企业确实拥有一定的用人自由权,这是市场经济赋予企业的权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业务需求和企业文化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人才。

例如,科技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招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人员;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看重员工的创意和艺术素养。这都是法律法规许可的,无可厚非!

然而,这种用人自由权是有边界的。它必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行使,必须符合公序良俗。企业不能将用人自由权作为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的借口。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社会环境,企业有责任遵守这些规定。

逾越边界的危害。当企业用人自由权逾越法律和政策红线时,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首先,对企业自身而言,可能会失去一些优秀的人才资源。

海归人员中不乏具有国际视野、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如果企业因为错误观念而拒绝他们,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次,对社会来说,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引发社会矛盾。如果企业可以随意以不合理的理由拒绝某一群体,那么其他群体也可能面临类似的歧视,这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董明珠作为知名企业家,是公众人物中的一员。公众人物的言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他们的话语能够影响公众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甚至关乎劳动者生存发展。

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影响力被进一步放大。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传播,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例如,一些明星的公益宣传能够带动粉丝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而一些不当言论也可能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如煽动对立情绪、传播歧视观念等。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由于她的公众人物身份和企业领导地位,其传播范围更广,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且掌握着招聘的决定权,如果一旦开了个头,其它企业就会效仿。

公众人物应承担积极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他们应该倡导公平、正义、包容、和谐等正面价值观。在企业界,企业家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步。

董明珠的错误言论没有履行这一社会责任,反而传播了一种可能引发群体对立和歧视的观念。作为企业领导者,她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关系到企业形象、员工士气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海归群体在我国的科技创新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海归人员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理念,投身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海归科学家们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他们还积极推动国内科研机构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提升了我国科研的国际影响力。一些海归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归人员凭借其国际化的视野和商业经验,为我国的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资源。他们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企业管理等领域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海归群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他们将国外的文化元素引入国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董明珠本人应该认识到自己言论的错误,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自我纠正。她可以公开道歉,明确表示收回错误言论,并重申格力电器的用人理念是基于公平、公正、能力和品德等合法因素。

同时,她可以通过积极宣传海归人员在格力电器或者其他企业中的成功案例,来消除之前言论造成的负面影响。

企业界应该以董明珠的错误言论为契机,进行反思。企业领导者们应该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明确用人自由权的边界,不是一旦有了权利,就随心所欲的行使。

同时,企业界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倡导公平、包容的用人理念,制定行业规范,避免类似歧视性言论和行为的发生。

社会舆论也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媒体可以通过正面报道海归群体的贡献、开展关于消除就业歧视的专题讨论等方式,营造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舆论氛围。

我们公民不应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被错误言论所误导,积极倡导平等、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千万不能空谈爱国。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言论,没有任何可粉饰或辩护的理由。这一言论违背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规定,没有履行公众人物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试想,如果格力设置这样的用人门槛,那其他企业是不是可以设置性别、地域、民族、宗教等标准,外资企业是不是可以设置只招“海外人员”标准?这显然是不能的。

近几年,个别企业在用人的过程中,打着企业有自由经营权的名义,屡屡突破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严重侵犯国家、社会和劳动者权益,这样的案例还少吗?

“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这种谬论可以止矣,为该言论辩护、辩解、漂白、粉饰和美化的人可以休矣!因为明天,你也可能遭受类似限制!

来源:拂光疏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