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你们很难想象,在我人生的前25年里,从未尝试过割胶,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胶工。从我记事起,就经常跟随母亲走进那片绿意盎然的胶林。那时候,胶林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乐趣的世界。每当晨曦初露,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湿润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胶水
我叫张健,来自海胶集团邦溪分公司邦溪十六队,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关于坚持、热爱与拼搏的故事,一段行走在胶林深处奋斗者的故事。
可能你们很难想象,在我人生的前25年里,从未尝试过割胶,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胶工。从我记事起,就经常跟随母亲走进那片绿意盎然的胶林。那时候,胶林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乐趣的世界。每当晨曦初露,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湿润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胶水混合的气息。我跟着母亲到胶林里,帮她收集胶水,除草、施肥。那时候的我,看着母亲熟练地割胶,总觉得这是一项简单而枯燥的工作。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到城市里工作生活。每当我看到橡胶制品,比如轮胎、橡胶手套等等,都会想起那片养育了我的胶林。我开始意识到,橡胶不仅仅是一种物产,更是一种情感,一种对于家乡的留恋和思念。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健在胶园割胶
2010年,命运的转折让我重新回到了胶林。那年,父亲的病情急剧恶化,一度卧床不起。母亲除了要照顾父亲,操持家中大小事务,还要到胶林里割胶。我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决定辞去在外地的工作,回家照顾父亲。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意识到单靠母亲割胶的收入很难维持家里的开销,更别提给父亲看病所需的高昂费用了。于是,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学习割胶,希望能多一份收入来贴补家用。
我再次走进胶林,开始帮助母亲割胶,重新接触割胶的我才逐渐发现了它的魅力和意义,或许割胶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当我向家人说出想要成为一名胶工的想法时,他们都非常支持我。于是,我开始准备参加新胶工上岗考试。我知道,邦溪分公司对于每一名胶工都有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程序,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那段时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割胶技术的学习中,白天跟着母亲在胶林里实践,晚上则查找学习一些割胶技术资料。
在学习割胶技术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割胶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掌握许多技巧和细节,比如如何控制刀力、如何判断胶线的深浅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因为手眼不协调而速度十分慢,割面还不整齐,有时甚至会割伤自己的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复练习,不断调整动作和姿势,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割胶节奏。
记得我拿起胶刀,第一次独立割胶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兴奋。那天清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胶林,握紧那片比我手臂还要长的金属工具——胶刀,它一端是锋利的刀片,另一端则是用来支撑和稳定的把手。我按照之前学习的步骤,小心翼翼地在橡胶树上划下了第一刀。刀片与树皮接触的瞬间,我感受到了胶刀的锋利和坚韧,同时也听到了树皮被划破的清脆声音。随着割线的延伸,我逐渐感受到了割胶的节奏和韵律。每一次的割划都需要精准而稳定,既要保证胶水的顺畅流出,又要避免对橡胶树造成过多的伤害。我不断地调整姿势和力度,试图与这片胶林建立一种默契和联系。
然而,这次割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我对胶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割线时常会出现偏差,导致胶水流失或者割伤树皮。当时,我感到一阵沮丧和挫败,但我并没有放弃,继续坚持。
张健在胶园收胶水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仔细观察母亲割胶的动作和技巧,不断练习和调整自己的动作;同时,四处寻找资源和机会。通过亲朋好友的引荐,我幸运地认识了邦溪分公司割胶技术总辅导员周锋。周锋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胶工,他耐心地指导我,纠正我的错误动作,从最基本的技巧开始教起。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我逐渐掌握了割胶的动作要领。
除了周老师的指导,我还时常向队里的老胶工请教,到他们的割胶岗位,参观树位情况,留意他们的操作,仔细观察他们如何手持胶刀,轻巧而有力地在橡胶树上划出流畅的割线,割面整齐划一,每一刀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胶水的顺畅流出,又避免了对橡胶树的伤害。
为了精确掌握四步割胶法,我向他们请教割胶技巧:先是找准位置,站稳脚根,用眼神准确锁定割线的起点;接着,手持胶刀,以恰当的力度和速度划出第一刀,确保割线深浅适中;然后,随着胶水的流出,适时调整割刀的角度和力度,保持割线的连贯和稳定;最后,在割线结束时,用胶刀轻轻刮去多余的胶水,确保割面的整洁,这些操作步骤我至今都能倒背如流。
张健在种植橡胶小苗
在长时间练习过程中,我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手脚酸痛,甚至手指红肿破皮,但我从未放弃。家里的空地成了我的练习场,每天至少练习6个小时。我深知,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摸索,才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每当我在割胶中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
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我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练习计划,每天早中晚,抽出时间到胶林里进行练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技巧和耐力。同时,我还了解橡胶树的生长规律,学习管理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割胶工作。其实当时的我,不仅有着割胶技术上的困难,还面临着心理上的挑战。那时我还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心气比较浮躁,而割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非常考验人的意志。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胶林中隐藏着无数的蚊虫等飞虫,它们在我耳边嗡嗡作响,不时地叮咬我的身体。每一次被叮咬,都让我感到奇痒难忍,但又不得不忍受,因为双手要专注于割胶。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学会了如何在高温下保持冷静,如何忽略掉空气中的异味,如何与蚊虫共处。那些恶劣的环境是我成长的催化剂,让我更加坚韧、更加勇敢,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张健与生产队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开展橡胶点苗工作
经过一个月的刻苦练习,终于迎来了考核时刻。我拿着割胶工具,站在胶林里,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我按照平时练习的步骤,一步步进行操作。当看到自己割出的胶线整齐划一,胶水顺畅流出时,我知道自己成功了。拿到上岗证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与自豪。我知道,这份荣誉背后是汗水和努力,也是未来我对割胶事业的热爱与坚持。
自从成为一名正式胶工起,我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不仅要割得快,更要割得好。
我和妻子(编者注:张健妻子蒲金华同为演讲团成员,本刊2024年第6期刊发了蒲金华的演讲稿)共同管护着8个橡胶树位,约4000株橡胶树。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胶林里,我和妻子便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们会到胶林中仔细观察每一株橡胶树的生长情况,根据树龄、树形、树皮厚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割胶的力度和角度。我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割胶技巧。宁愿牺牲速度,也要确保每一刀都准确无误,让胶水流畅地流出。
除了苦练技术,我们还非常重视胶林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每年冬春季节,我们都会认真进行施肥、砍草、控萌等工作。
在施肥方面,我们根据土壤状况和橡胶树的生长需求,科学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以便提高土壤肥力和橡胶树的养分吸收能力。同时,还定期进行土壤实勘,及时调整施肥方案,确保橡胶树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在砍草控萌方面,我们密切关注橡胶树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蒙皮现象。通过调整割胶频率和力度,以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蒙皮的发生和发展,保证橡胶树的正常生长和产胶能力。我们坚持定期清除胶林内的杂草和灌木,以保持林地的整洁和通风透光。这不仅有利于橡胶树的生长,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我们深知,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直接关系到橡胶树的生长和产量。因此,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胶林的健康和稳定。
张健收好胶水回到生产队胶水站
通过这些精细管理,我的岗位产量逐年提升。2021年,我们夫妻俩共同完成了干胶产量15.1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7%。我从参加工作至今,平均每年都超额完成干胶计划数15%以上,一直保持着割胶技术等级一级的水平,所割的树位一直都是胶工的示范树位,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我们夫妻俩共同努力的肯定。
随着近年来分公司对割胶生产承包机制的优化,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岗位承包规模扩大了,可以管理更多的胶树,获得更高的收入,家庭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分公司对割胶生产承包机制的优化和对我们胶工的关心。
除此之外,分公司还定期为我们提供培训,教我们如何更高效地割胶,提升胶质与产量。这些举措不仅让我的收入逐年提高,更让我对割胶工作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分公司始终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我遇到困难时,分公司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让我感受到了公司大家庭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突然生病,那时正值割胶旺季,我既要照顾孩子,又不忍心放弃手中的工作。正当我忙得焦头烂额之际,连队里的其他胶工纷纷主动承担起了我的工作任务,让我能够全身心地照顾孩子。他们有的替我去胶林收胶水、运胶水,有的帮我联系医院和医生,有的则给我带来饭菜和日用品。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孩子的病情也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还记得一年冬天,由于连续阴雨天气,胶园里的胶树产量受到了影响。正当我焦虑不安时,公司领导来到胶园,与我们一同割胶、聊天,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克服困难。
张健割完胶后在家门口磨胶刀
2024年过年期间,公司工会还特意为我们胶工送来了大米、食用油等春节慰问品,让我们倍感温暖,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公司继续努力工作的决心。
这些关心和支持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海南橡胶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不仅仅是同事,更是亲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割胶的工人了,我深知,是分公司为我们胶工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能够通过努力,实现家庭幸福和个人价值。现在,我对于技术的追求更加执着。我深知割胶技术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因此,我经常向荣获过全国割胶状元称号的胶工们请教,认真观察他们在割胶时的动作要领,学习如何将“手、脚、眼、身”的配合做到最好。我还反复练习,不断修正自己在技术上的瑕疵,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那时,有人问我:“张健,你这么拼是为了什么?是想成为割胶状元吗?”当时的我,没有足够勇气回答,但我心里,要参与全国割胶比赛的种子已渐渐发芽。
之后的每年,我积极地参加了总部、分公司各种技能比赛和选拔赛,通过与其他选手的切磋和交流,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张健在邦溪分公司割胶技术训练基地为非生产人员开展割胶技术现场示范指导
2015年,我荣获邦溪分公司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决赛三等奖,那是我割胶技术生涯中的第一个里程碑。2019年,我再次在海南省海垦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割胶技术能手三等奖。
2021年9月,在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橡胶割胶工技能竞赛的舞台上,我终于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场比赛规模盛大,有近8万名选手参加了基层初赛,超过400名选手参加了省级的选拔赛。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只有60名选手获得了参加决赛的资格,而我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
决赛当天,我作为海南农垦代表队最年轻的参赛选手,站在了广东省茂名市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的赛场上,心中既紧张,又充满了自信。我知道,自己代表着整个海南农垦的荣誉,必须全力以赴。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我屏气凝神,心手合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比赛中。我熟练地操作着胶刀,下刀、行刀、收刀一气呵成,一条条均匀整齐的割线出现在橡胶树上。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多年来的技术水平,稳定地完成了整个比赛。
最终,我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新一届的全国割胶状元,并助海南橡胶实现了全国割胶状元“三连冠”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同年,我又荣获邦溪分公司割胶技术比武竞赛第一名;在海胶集团白沙昌江片区割胶技能大赛中,我获得了胶工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张健深入邦溪分公司大岭片区为胶工开展割胶技术现场示范指导
每一次获奖,都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的期许。站在全国割胶状元的荣誉之巅,我深知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要继续努力,不仅要为自己,还要为所有像我一样在胶林里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争光。
如今,我不仅是全国割胶状元,还是邦溪镇人大代表、海垦集团职工代表、海胶集团职工代表,这些荣誉和职务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常听人说,割胶工作辛苦而平凡,但正是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支撑起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也为无数像我这样的劳动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希望更多的人勇敢追求梦想、不断挑战自我。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努力、去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此外,我还计划和更多胶工一起学习,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年轻胶工,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作为海南农垦人,我将矢志不渝地坚守岗位,为国家天然橡胶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张健
作者单位:海胶集团邦溪分公司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