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的奖金数额不详。(但网上有报道称10万元,存疑)。
先看两份近年中国作协官方权威大奖赛获奖名单。
一份是2024年青花郎·人民文学奖。
长篇小说奖。
刘醒龙: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中篇小说奖。
蔡崇达,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集益,《青年文学》编辑。
短篇小说奖。
林那北,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沈念,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为什么只撷取小说类获奖者名单?
是因为人民文学奖小说类奖金最多,具体奖金如下:
长篇小说奖:每部作品奖金为5万元。
中篇小说奖:每部作品奖金为2万元。
短篇小说奖:每部作品奖金为1万元。
散文奖:每部作品奖金为5000元人。
诗歌奖:每部作品奖金为3000元。
非虚构作品奖:每部作品奖金为5000元。
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的奖金数额不详。(但网上有报道称10万元,存疑)。
因小说奖属重中之重,社会影响最大,故我们从小说奖入手,其他小奖省略。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奖金高达50万的2023年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名单(中篇小说类)。
一,杨志军。山东省青岛市新闻出版局《通俗文艺报》副编审。
二,乔叶,女,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三,刘亮程,男,西藏自治区文联兼职副主席。
四,孙甘露,男,上海作家协会主席。
五,东西,男,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
这样,我们注意到5位获奖作家中有4位省作协官员,其中正副主席各两人。
并且,巧合的是,唯一不是作协官员的杨志军,也是“文二代”。其父古洪,建国后曾担任过青海省文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而通过这两份获奖名单,也间接印证了坊间对作协某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即中国作家协会依旧处在“封建社会”。
等级森严!
各种好处,外人很难染指。
那么,国家级文学大奖“领导优先”“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文学大奖是不是能“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呢?
2017年12月10日,由《延河》杂志社、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陕西青年奖”获奖名单公布。
其中,贾浅浅获得诗歌类一等奖。并在其后不久,被媒体冠以“全国十佳女诗人”。
然而,此次贾浅浅获奖,却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理由是,贾浅浅父亲贾平凹,是主办方《延河》杂志社主编。而贾浅浅本人,则是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
众多国人,对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径感到义愤填膺。
而正由于文学省奖、国奖铁壁铜墙。故此,民间类“征文比赛”彻底开始放飞自我。
这些民间组委会怎么干呢?
就是无一例外,开始公开做起文学的生意。即参赛选手若想登上纸媒,掏钱。若想获得比赛名次,依然是交钱。
并且,坚定不移贯彻谁给钱最多谁获大奖,谁给钱少谁得小奖,谁不给钱坚决扫地出门的市场原则,童叟无欺。
这样,造成什么后果?
大批优秀文学爱好者被迫离开文坛。
至此,中国文坛彻底走向衰落。
而读者,也纷纷改换门庭。
但是,中国文坛的高官们,依然在我行我素,在忙着追名逐利,在忙着粉饰虚无缥缈的“繁荣”。
如此,中国文坛彻底变成一个土匪窝,农贸市场。在这里,真正有社会良知的文人日渐式微,而披着文人外衣的生意人则越来越多…
文章最后,我想用网上董宇辉一个铁杆粉丝留言作为结束。
“也不看看啥年代了?那几本杂志平时能卖出去几本?如果不是董宇辉,谁知道他们”。
满是鄙夷,满是不屑一顾。
梦,该醒了。
来源:大力牛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