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 3257.83 亿元,同比增长 7.53%,游戏用户规模达 6.74 亿人,同比增长 0.94%,均创下历史新高。知识产权作为游戏产业的核心资产,已成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关键引擎。然而,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泄密”
2024 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 3257.83 亿元,同比增长 7.53%,游戏用户规模达 6.74 亿人,同比增长 0.94%,均创下历史新高。知识产权作为游戏产业的核心资产,已成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关键引擎。然而,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泄密”“换皮”等新型知产侵权问题也层出不穷。面对侵权行为,行业各相关方如何“凝心聚力”共同完善知产维权保护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月 25 日,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主办,徐汇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徐汇区游戏企业版权保护联盟、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协办的“知识产权护航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上发布了《科技赋能·法治护航——2025 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规则、挑战与协同进化》(以下简称《报告》),全景呈现了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案例与挑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助力完善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来自司法界、学术界、游戏业界的专家、学者在现场围绕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热点法律知识,共同探讨前沿学术观点。
知识产权护航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举办
瞄准“定性”“定损”难题,助力游戏行业商业秘密保护破局论坛期间,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受到各方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彭诚信表示:“《报告》历时半年调研,汇聚司法、行政、学术与产业四方智慧,系统梳理了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规则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知识产权护航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举办《科技赋能·法治护航——2025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规则、挑战与协同进化》封面
网络游戏从研发到上线运营,可能会面临泄密、外挂、私服、“换皮”等形式各异、类型多样的侵权行为。在众多侵权纠纷中,商业秘密保护的定性以及定损难题已成为当下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报告》指出,未公开游戏信息(如代码、数值设定、角色形象、地图等)的商业秘密定性在民事案件中基本已有共识,不久前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的“米哈游诉陈某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还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24 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但在刑事认定方面业内仍存争议,争议焦点集中于“阶段性保密”是否削弱了这些信息的“秘密性”等。另一方面,在定损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刑事追诉标准、理清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依据,以给予权利人最大限度的保护。
为了帮助游戏企业突破上述维权难点、堵点,《报告》从多角度给出了建议。其中在司法层面,针对阶段性保密信息维权问题,《报告》指出,如果阶段性保密信息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仍满足秘密性要件,则相应侵权行为亦应担责。即便阶段性保密信息后续因权利人商业安排而主动公开披露,并不改变其在保密阶段的商业秘密属性。针对商业秘密刑事定性难问题,《报告》指出,阶段性保密的经营信息只要满足秘密性等要件即构成商业秘密,亦应当获得商业秘密刑事保护。针对商业秘密刑事定损难问题,《报告》建议进一步理清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依据,鼓励适用“实际损失”“侵权获利”“合理许可费”等损害赔偿计算方式。针对“传播游戏涉密内容”的侵权行为,《报告》建议,在网络游戏著作权犯罪立案追诉时适用“传播量、点击量、会员量”的入罪计算标准,同时进一步结合网络游戏行业特点,丰富、拓展“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的认定。此外,《报告》还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同时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和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
《报告》发布现场
《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副院长刘维表示:“针对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新问题,应当甄别不同问题的性质,针对性加以完善。希望借助《报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网络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带来启发,从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设两方面,推动网络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化进程。”
跨界研讨共塑网络游戏知产保护新格局论坛期间,众多来自司法界、学术界、游戏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游戏产业发展现状与自身工作实践,同时结合《报告》内容,为护航产业健康发展开展深度交流。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不正当竞争处处长史书禄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推动立法、创新试点、现场指导、宣传培训、执法维权等全链条行政保护举措,不仅指导米哈游等企业建成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单位,并“以点带面”提升游戏产业商业秘密保护整体能力和水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编写了网络游戏企业领域商业秘密保护合规指南指引,去年全市共查办了 7 件网络游戏领域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切实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优化了营商环境。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顾惠蓉深入分析网络游戏领域专利权保护的痛点难点,分享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在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打通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建设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制度等。她建议,网络游戏企业可以主动在专利领域开展合理布局,形成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领域多层次立体交叉保护机制,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朱佳平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办发布的典型案例,分享了游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进展。她表示,相关案件对业界关注的游戏产业商业秘密维权、游戏“换皮”行为规制给予了回应,促进了产业创新创造和良性竞争。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陆川围绕“网络游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与展望”这一话题,分享了当前游戏行业司法保护的重点方向和创新方法。她指出,在游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司法实践一直不断探索更优侵权认定路径,以适应游戏侵权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同济大学教授许春明表示,《报告》具有浓厚的产业色彩,掌握了网络游戏公司当下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痛点。他同时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主体协同合作,力争形成合力。
徐汇区游戏企业版权保护联盟秘书长罗希表示,联盟成立至今成员单位已扩充至 22 家,涵盖了米哈游、莉莉丝等多家知名游戏企业以及法律服务机构。过去一年联盟通过举办行业研讨会、参与制定行业合规指引等途径,不断完善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未来联盟将继续拓展知产保护外延,与相关部门合力探索、推动知产保护快速维权机制与商业秘密保护标准的制定,推动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晨表示,在网络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知识产权价值不断显现的同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全新挑战。要聚焦源头创新,鼓励企业深耕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与管理,推动“知产”变“资产”,让原创成果成为核心竞争力。要深化协同共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形成知识产权治理合力。要护航产业出海,进一步完善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指导企业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以知识产权赋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打造开放创新的标杆。
来源:雷霆战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