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一早,我从黄岛赶往市北,去参加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迎春年会。地铁是真的方便又快捷,不到一小时,己赶到集合点,我看见王磊副会长,正带着一班人忙着会前的准备,刘辉像往年一样,熟练而得体地做着会员签到及接待工作。
4月20日一早,我从黄岛赶往市北,去参加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迎春年会。地铁是真的方便又快捷,不到一小时,己赶到集合点,我看见王磊副会长,正带着一班人忙着会前的准备,刘辉像往年一样,熟练而得体地做着会员签到及接待工作。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咱们的年会。兴奋和激动之情,似乎比第一次有增无减。为啥?这一次有"伴"了。我和高中同学李谦武,都来自淄博,都是退休以后来青岛看孩子,也都有写写画画的小爱好,我比他早入会一年。
去年谦武也"牛刀″小试,接连在咱们公众号发了文章,尤其让他兴奋、让亲友们惊喜的是,今年大年初一,他的《与青岛栈桥第一次"相遇″》,被会长安排在《青岛故事》亮相,人逢佳节,锦上添花,这个春节,过得是相当有意义。年会前夕,谦武按程序填写了入会申请表,高高兴兴加入了研究会。
今年的年会,喜庆的氛围更加浓郁。
会议开始前,参会登记、发放红围巾和伴手小礼品、节目彩排及合影留念,会场内外、舞台上下,笑语喧哗,呈现出过节一样的热烈气氛。
每个人的脸上都面露喜色。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学聚会,让大家从平淡乏味的生活里脱出身来,"偷得浮生半日闲″,聚到一块,谈淡文学,聊聊生活,在氤氲着淡茶和啤酒的清芬里,尽享诗与远方的惬意时光。因为短暂,那握手,那拥抱,那浅浅笑意里深藏的思念和情义,就显得比平时珍贵的多。
十点钟,会议开始。戴会长的报告里,除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还对研究会成立十二年来的风雨历程,做了深情的回顾。这一路走来,因为都是亲力亲为,每一个节点,每一次活动,都刻印在会长的心中,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照下,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锐意进取,队伍不断壮大,作品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到目前,已刊出《青岛当代文学》23期,发布《青岛故亊》2300余篇,作品除了在本地有较为稳定的读者群外,影响力还扩展到海内外,作品被百度、头条、优酷、豆包、抖音等知名平台广泛转播,大大提升了《青岛故亊》的社会认知度。
拣拾这一路上的丰硕成果,我想,一要感谢以戴会长为首的领导集体,他们身体力行,奋力开拓,带领着我们不断前行;二要感谢研究会的成员们,他们从成立的那天起,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用饱蘸热情的笔触,回首过往经历,呕歌时代变迁,聚焦民生热点,写出了一批有深度、有文采、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为推动研究会的稳步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这些年,在市场经济的天空下,文学之路其实异常艰辛,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十二年,几番风雨,几度春秋,感觉是漫长又短暂。我环视会场上那些从容淡定的眼神、那些经历过风霜依然优雅的面孔,心里涌过一阵阵感动。
这是执着的坚守,这是自信的定力,这是收获之后发自内心的欣慰。在文学广袤的原野上,也许我们注定是长不大的小花小草,是文学阵营里,永远的陪跑者,但这又能怎样呢?
红花绿叶,相得益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热爱着我们的热爱,我们向往着我们的向往,我们渴望在研究会这个大家庭里,不断的学习进取,不断地砥砺前行,不断地绽放自我。因为热爱,一如既往。
诗人纪宇也来到了现场。八秩老人了,银发满头,诗意飘扬。
二十二岁时读到他的《风流歌》: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
我心中的情丝像三月的绿柳;
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
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
四十五年了过去了,世间沧桑,人世代谢,《风流歌》依然回荡在记忆深处。时代就像一幕幕激情澎湃的大剧,一幕谢了,一幕重启,但那些经典时刻,都在历史天幕上留下痕迹。历史忘不了,人间有记忆。纪宇老师六十年前的作品,依然有读者记得清楚,。
许晨老师五十年前的散文诗,现在还有读者能背诵,还有比这更让人动容的吗?文学的力量无声却又強大,像极了一条精神的护城河,滋润了一代代人的心灵,让我们即使在物质贫困的年代,依然感受到精神的滋养和呵护,它像一盏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年会上,诗人纪宇谆谆教导我们:要永远热爱文学,永远热爱生活,文学的根永远在生活之中。满头白发的诗人,六十年孜孜以求,与时代同步,与文学为伍,近八十岁的高龄了,至今日日写作,耕耘不止,让人敬仰有加。
作家许晨,也在讲话中谈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強调文学的花朵,一定是开在生活的沃土上。作家这些年来深耕海洋文学,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于此,写出了《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深海奋斗者》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并收获了第七届鲁讯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一等奖等许多重要奖项。
会议上我们高兴地获知:许晨老师的《"蛟龙″探海》(选自其《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书),被选入全国小学和初中新修订的语文统编教材下册课本正式启用。
对一个作家而言,这种荣誉是至高无上的。许晨老师对文学似乎永远都激情澎湃,他在许多场合都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激,称与文学为伍是"三生有幸″。他的这一发自肺腑的感悟,既共情又同频,理所当然再次赢得我们的热烈掌声。
繁花盛景里,蓦然回首,青岛当代文学已走过十二年路程,据悉,《青岛故亊》也即将迎来十周年喜庆的日子。十二年,4380个日子,十年,3650天,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十二年,太不容易,太值得珍惜了。
花落花开,风雨兼程,一路开拓,费心劳神,想由衷道一声:戴会长辛苦了,各位编辑老师,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4月2O日恰巧是"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生百谷",万物勃发,这个节气与我们的愿景是高度楔和的,播种,是收获的前奏,今天的集合,正是一次新的鼓动、一次新的出发。
来源:青岛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