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连心•云端传情” 为留守儿童打通数智化家庭陪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23:43 2

摘要:2025年4月23日,四川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在雅安市和普格县的两所学校开展了月度特别活动“亲情放映日”。支教志愿者文思涵、都烩灵分别负责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以期通过人工智能工具为留守儿童与远方父母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桥梁,拉近亲子物理距离,给学生心中播下感恩与理解

2025年4月23日,四川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在雅安市和普格县的两所学校开展了月度特别活动“亲情放映日”。支教志愿者文思涵、都烩灵分别负责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以期通过人工智能工具为留守儿童与远方父母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桥梁,拉近亲子物理距离,给学生心中播下感恩与理解的种子。

文思涵老师带领学生通过AI软件,将平时难以启齿的悄悄话转化为动态视频。这种“文字+照片+AI”的创意表达方式,让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成为传递亲情的使者。同时,文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学校“记忆小屋”的功能与作用,希望学生能充分有效利用小屋的相机记录自己精彩的学校生活,利用技术让“生活图片说话”,由自己向父母反馈自己真实的学校生活。

都烩灵老师将学生在微信聊天中收集到的父母照片和文字片段,利用AI让照片生成动态视频。儿童现场录制视频,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将二者合成,形成跨时空的互动。都老师示范操作后,邀请儿童进行现场操作尝试。活动结束后,学生反馈道:“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周内拿不到手机,只能周末回去看到父母发的消息和图片。通过AI,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发消息的样子,感觉父母离我们更近了。”

本次“亲情放映日”活动由四川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精心策划,旨在通过数智化手段为留守儿童搭建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活动结束后,一些家长通过视频反馈表达了自己感动:“原来他们心里藏着这么多话……”这种双向情感传递,让留守家庭的关系修复成为可能。活动不仅成功利用科技缩短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空间距离,还显著提升了儿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将文字与照片转化为视频,借助“记忆小屋”记录校园生活,情感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双重目标共同实现。

在数智化时代,“亲情放映日”活动用科技守护传统亲情,为乡村教育探索出情感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当学生在人工智能帮助下说出“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力量,更是回归家庭教育本真的温暖之光。

来源:爱看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