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骑手8单赚98元,刘强东的野心暴露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6 20:38 2

摘要:这数字不算惊艳,但小李却挺满意:“以前在别的平台跑,一单配送费也就5、6块,现在京东每单给得高,时间还宽松,不用像赶命似的。”

2025年4月的一个傍晚,北京望京SOHO楼下,外卖骑手小李刚送完一单京东外卖。

他掏出手机看了眼后台数据:今天跑了8单,收入98元。

这数字不算惊艳,但小李却挺满意:“以前在别的平台跑,一单配送费也就5、6块,现在京东每单给得高,时间还宽松,不用像赶命似的。”

小李的经历,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的一个缩影。

当所有人以为外卖江湖已被美团、饿了么“双寡头”统治时,刘强东带着京东外卖杀入战局,用一套“慢策略”搅动风云:

骑手跑得慢,但赚得多;平台补贴猛,但定位准;商家成本低,但门槛高。

这场看似“反常识”的突围战,背后藏着京东的野心:外卖只是切入点,刘强东真正想做的,是用“品质+服务”重构即时零售的玩法。

“跑京东外卖就像开盲盒,运气好能碰上‘神仙单’。”

上海骑手老王展示了他的接单记录:一单配送费7.4元,取餐距离1.2公里,送餐2.4公里。同样的距离,在其他平台只能拿到5元左右。

这不是个例。

自2025年2月京东外卖上线以来,骑手圈流传着“单价普遍高12元”的说法。有骑手晒出单日收入500元的截图,引发热议。京东的底气来自两方面。

首先,京东外卖全职骑手不仅享受行业首个五险一金全额缴纳待遇,甚至连个人部分都由公司承担,还能拿到6800元底薪的“保底收入”。

相比之下,美团直到京东官宣后才被动宣布为稳定兼职骑手交社保,但历史欠账和成本转嫁争议仍未平息。

其次用户发现,京东外卖的配送时间普遍比其他平台长10-15分钟。

3公里订单给50分钟,让骑手不必“闯红灯送餐”。

这种“慢”看似劣势,实则暗藏心机:既降低超时罚款风险,又能用充裕时间保障服务品质毕竟,京东瞄准的是对时效相对宽容、更看重食品安全的中高端客群。

在这样的种种政策之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入局京东。

在北京国贸经营轻食店的张老板,最近把外卖重心从美团转到了京东。“免佣金一年能省十几万,配送费贵点也值了。”

他算了一笔账:100元订单在其他平台抽成620元,京东2025年5月前入驻的商家全年零佣金,长期佣金率也不超5%。

但这套“免佣打法”绝非做慈善。京东外卖设置了三道门槛。

首先要求商家必须有实体店,美团/大众点评评分≥3.8分,优先引进连锁品牌。

其次,首批上线瑞幸、Tims、汉堡王等中高端餐饮,避开低价快餐的红海。

最后,外卖入口藏在京东App“秒送”频道,用户点完咖啡可能顺手买生鲜、3C数码,形成“高频带低频”的消费闭环。

这套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解决“幽灵餐厅”顽疾,用品质商家建立差异化认知,最终把外卖流量导给京东更赚钱的即时零售业务。

对于京东的入局,外卖巨头美团是怎么看的呢?

美团或许低估了京东的野心。

当王兴忙着在外卖战场见招拆招时,刘强东的棋局早已铺开:

京东的杀手锏是达达130万骑手+京东物流仓配体系的协同作战。

外卖订单填补达达闲时运力,配送成本降低15%。

这种“运力复用”模式,让京东能快速切入生鲜、药品等高毛利品类:数据显示,美团闪购的3C数码订单量已达京东全站四成,刘强东必须反击。

当京东高调宣布“骑手五险一金成本全包”时,美团陷入两难:

跟,则年增30亿成本;不跟,舆论压力铺天盖地。

这场“价值观战争”让京东赚足口碑,甚至引发用户自发传播“点京东外卖就是支持劳动者权益”的梗。

京东外卖上线40天订单破百万,4月22日单日冲上千万单。

数据背后是简单粗暴的补贴策略:新用户首单满6减5,PLUS会员抽满25减20券,比美团常规满20减5狠得多。

这种“赔钱赚吆喝”的打法,只为让用户在美团、饿了么之外记住第三个选择。

尽管开局凶猛,京东外卖仍面临三重挑战。

第一是用户习惯难改,90%的外卖用户日均打开美团/饿了么45次,而京东App主站用户平均3天才打开一次。补贴停摆后,能否留住“图便宜”的用户仍是未知数。

第二,达达120万骑手不足美团1/6,在三四线城市覆盖率偏低。当订单密度不够时,骑手“单飞送餐”效率低下,收入优势可能被稀释。

第三,严控商家资质导致品类丰富度不足,白领午餐场景被西式轻食、奶茶垄断,难以满足多元需求。若为冲量放开中小商家入驻,又会陷入与美团的同质化竞争。

但刘强东似乎并不焦虑。

这场战役的胜负标准,本就不在外卖本身。

只要能用差异化体验培养用户“点外卖上京东”的心智,带动生鲜、超市、数码等即时零售业务增长,就算成功。

毕竟,当美团用“30分钟万物到家”侵蚀京东腹地时,刘强东需要的不是另一个美团,而是一把能刺穿即时零售铁幕的尖刀。

来源:八姑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