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听《玉盘》,不知不觉中,其神奇幽美的旋律和简朴抒情的歌词就入了心、绕了魂,而且越听越令人沉醉不能自已。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对《玉盘》有了更深更多一些感悟。
近期听《玉盘》,不知不觉中,其神奇幽美的旋律和简朴抒情的歌词就入了心、绕了魂,而且越听越令人沉醉不能自已。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对《玉盘》有了更深更多一些感悟。
早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这首名为《玉盘》的儿歌以其纯净的童声和质朴的歌词瞬间击中了亿万观众的心灵,迅速成为现象级文化作品。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更因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而引发广泛共鸣。本文将从歌词意象的纯净与深刻、音乐创作的匠心独运、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社会反响与集体记忆构建以及时代价值与精神引领五个维度,全面剖析《玉盘》这首童谣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非凡的时代价值,揭示其如何通过孩童的天籁之音,架起连接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国的情感桥梁。
一、纯净与深刻:歌词意象的双重魅力
《玉盘》的歌词以极简的文字构筑了丰富的意象世界,实现了儿童天真视角与成人深刻思考的完美统一。开篇"玉盘玉盘,心头光;月光月光,亮汪汪"的反复吟唱,既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叠词运用,又通过"玉盘"与"月光"这两个核心意象的并置,营造出清澈透明的意境空间。"玉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与永恒,常被用来比喻月亮,如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歌曲巧妙借用了这一文化基因,使儿童天真的观察与民族审美传统自然衔接。
歌词中"仙鹤直上九重天"的意象尤为值得玩味。仙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与高洁的象征,"九重天"则源自古代对宇宙的想象,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不仅描绘出一幅充满童趣的幻想图景,更被众多网友和专家解读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隐喻。正如文化学者所言:"《玉盘》中的'仙鹤'意象恰如长征系列火箭划破天际的身影,'九重天'则暗示着中国人对太空探索的永恒追求"。这种将儿童幻想与国家科技成就的巧妙关联,使歌曲超越了单纯的儿歌范畴,成为民族集体梦想的艺术表达。
歌词的深刻性还体现在情感表达的层次性上。表面看是孩童对自然现象的惊奇与赞美,深层则蕴含着对光明、希望和向上的生命力的礼赞。"心头光"三个字尤为精妙,既形容月光照映心田的直观感受,又暗喻理想与信念的指引力量。这种"双重编码"的艺术手法,使不同年龄层的听众都能在歌曲中找到情感共鸣点——孩童享受旋律与简单意象的快乐,成人则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与时代精神。
《玉盘》歌词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其强大的画面感与通感体验。"亮汪汪"不仅描绘月光的明亮,更通过水波荡漾的视觉联想唤起触觉体验;"心头光"则将外在的光线转化为内心的温暖感受,实现由物及心、由视觉到情感的流畅转换。这种多感官交织的艺术表达,极大丰富了听众的审美体验,也是歌曲"上头"效果的重要成因。
二、音乐创作的匠心独运
《玉盘》的音乐创作呈现出传统民间音调与现代编曲理念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其独特的声音魅力。旋律线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符进行平稳流畅,音域控制在儿童易于演唱的范围内,保证了歌曲的传唱性。特别是"玉盘玉盘,心头光"这一核心乐句,以重复的节奏型和级进的旋律走向,创造出既亲切又富有记忆点的音乐动机,这种手法源自中国民间歌谣的创作传统,与《小燕子》等经典儿歌一脉相承。
歌曲的编配体现了极致的简约美学。春晚版本以纯净的童声合唱为主体,伴奏仅用简单的钢琴琶音和少量弦乐铺垫,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人声的感染力。制作团队"充分挖掘了孩童的天真无邪,还巧妙融合了集体合唱的形式,营造出一种深情共鸣的氛围"。这种"少即是多"的编曲理念,与现代音乐制作中常见的过度制作形成鲜明对比,反而成就了歌曲直击人心的力量。
《玉盘》的节奏处理同样独具匠心。全曲采用稳定的四拍子基础,但在细节处融入了一些弹性节奏(rubato)处理,模拟儿童自然说话时的韵律感。特别是每句结尾的拖腔处理,如"光——"、"汪——"等字的延长,既给予小歌手情感表达的空间,又创造出一种向远方延伸的听觉效果,与歌词中的天空、月光意象形成通感呼应。
歌曲的结构设计体现了高度的完整性。采用传统的A-B-A'曲式,主歌部分以问答形式展开("玉盘玉盘"-"心头光";"月光月光"-"亮汪汪"),副歌部分"仙鹤直上九重天"则音区稍高,情绪更为昂扬,形成适度的对比。而最后回归主歌素材的结尾,既满足了听觉上的完形需求,又暗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循环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玉盘》的成功演绎离不开导演和制作团队的精心设计。在表演形式上,他们"不仅充分挖掘了孩童的天真无邪,还巧妙融合了集体合唱的形式,营造出一种深情共鸣的氛围。通过对细节的把控,演出呈现出了一种既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气质"。这种对儿童本真状态的尊重与艺术提升的平衡,是歌曲能够同时打动儿童与成人的关键所在。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
《玉盘》的广泛传播标志着中华优秀童谣传统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童谣从来不仅仅是儿童娱乐工具,而是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如《马兰花开二十一》以童谣形式记载了中国原子弹研发的历史,成为"那个时代隐秘而珍贵的文化密码";《小燕子》则"诠释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建设年代,其背景更是承载着钢铁意志的'包钢建设'"。《玉盘》继承了这一传统,将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航天梦想、科技强国等主题——编码进童谣的简单形式中,实现了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歌曲在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展现出高超的融合能力。"玉盘"意象源自古代诗文对月亮的雅称;"仙鹤"与"九重天"来自道教神仙想象;而"心头光"的概念则与儒家"明明德"、佛家"明心见性"的思想有着潜在联系。这些元素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了现代语境的过滤与重构,如网友所言:"《玉盘》让传统美学符号与探索深空、强军梦紧密相连"。这种古今交融的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年轻群体的认同感。
《玉盘》的传播方式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的创新特征。歌曲走红后,"中部空军用独特的方式重新演绎这首歌,诗篇与铿锵鼓点交织出一种军魂的韵味;人民武警甚至推出了武警版《玉盘》,赋予了这首童谣更庄严的使命感"。这类官方机构的二次创作,打破了传统儿歌的传播边界,使其成为连接军民、融合不同领域文化的纽带。在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00后UP主通过对《玉盘》的remix,将飞行数据与孩子们的声响相结合,呈现出青春朝气和国防意识同步上演的精彩瞬间",这种自发的内容生产极大丰富了歌曲的文化内涵。
歌曲还引发了跨代际的文化对话。"参与这个游戏的网友们通过《马兰花开》到《玉盘》进行国防密语接龙,带来了欢声笑语",这种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童谣串联起来的民间创意,实际上构建了一条清晰的文化传承线索。老一辈通过《玉盘》回忆自己的童年歌谣,年轻人则通过这些创作活动理解国家的历史进程,实现了"童谣是国家叙事的毛细血管,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这一深刻功能。
《玉盘》现象还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与西方童谣多关注个人情感与日常生活不同,中国优秀童谣往往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如学者对比指出:"不同文化下的童谣如美国家庭中的'小燕子'式的简单传唱,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孩子教育上的差异"。《玉盘》延续了这一传统,但其表达方式更加含蓄、艺术化,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表达方式的成熟。
四、社会反响与集体记忆构建
《玉盘》自春晚亮相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现象级传播,展现出惊人的社会动员能力。"在短短几天内,来自共青团中央等300多家官媒以矩阵式传播形式,把这首歌曲推向了更高的热度,形成了一股席卷全网的文化浪潮"。这种官方媒体的大规模联动推广,既反映了主流文化对优质文艺作品的认可,也体现了国家文化传播策略的现代化转向——通过情感共鸣而非生硬说教来传递价值观。
民间对《玉盘》的二次创作呈现出多元繁荣的景象。普通网友、专业机构、艺术家等不同群体各展所长,赋予这首童谣无限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是军方版本的改编,"中部空军的混剪让人们在童声和战鼓的迸发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与震撼,48小时内有超过200家官方媒体的参与,使得这一现象级的作品炫耀着它非凡的影响力"。文化学者对此评价道:"这不是翻唱,而是新时代的投名状",意指这种创作已经超越了娱乐层面,成为公民表达集体认同的一种方式。
《玉盘》的传播还催生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网络活动。"全网呼唤中核集团解密'玉盘计划'的同时,儿歌如同桥梁,连接着不同代际的情感与智慧。参与这个游戏的网友们通过《马兰花开》到《玉盘》进行国防密语接龙",这种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使国防教育、爱国主义等严肃主题以更柔软的方式进入公众讨论空间。正如报道所言:"孩子在唱《玉盘》的时候,我却在教他认长征火箭",歌曲成为了家庭教育中连接娱乐与学习的自然媒介。
歌曲引发的集体情感共鸣值得深入分析。许多观众表示"当孩童们稚嫩的声音响起时,往往令无数观众潸然泪下",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不能简单归结为歌曲本身的优美。更深层的原因是,《玉盘》触动了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文化记忆与家国情怀。一方面,纯净的童声唤起人们对童年、对纯真年代的怀念;另一方面,歌词中蕴含的向上力量又与当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集体心理相契合。这种双重情感冲击,造就了歌曲独特的心灵震撼力。
《玉盘》现象还反映了新媒体时代集体记忆构建的新模式。传统社会中,集体记忆主要通过教科书、官方纪念活动等正式渠道形成;而在数字时代,一首童谣通过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配合多元主体的创意改编,可以迅速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正如观察者指出的:"当童谣响起时,仿佛整个文明的基因都在这一刻同步解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希望"。这种自下而上、充满参与感的记忆构建过程,比单一灌输更具持久性和渗透力。
五、时代价值与精神引领
《玉盘》作为文艺作品,其最核心的时代价值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艺术化的表达载体。歌曲中"仙鹤直上九重天"的意象,被普遍解读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隐喻,"一些航天专家暗示歌词或暗含2030登月工程的时间节点"。这种艺术与科技的联想并非牵强附会,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近代以来科技强国的集体渴望。《玉盘》巧妙地将高远的国家战略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审美意象,使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能够直观理解并情感投入。
歌曲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开辟了新路径。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不同,《玉盘》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潜移默化地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在B站,00后UP主通过对《玉盘》的remix,将飞行数据与孩子们的声响相结合,呈现出青春朝气和国防意识同步上演的精彩瞬间"。这种青少年自发参与的文化生产活动,证明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而且应该尊重年轻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玉盘》的成功启示我们,有效的价值观传播必须与对象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趣味相契合。
《玉盘》还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在全球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需要通过具有普世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来传递。这首童谣之所以能够"破圈"传播,正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基础——对纯真的珍视、对光明的向往、对向上的渴望。同时,歌曲又将这些普世价值与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当代发展成就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既本土又全球的表达方式。如评论所言:"《玉盘》不仅照亮了星空,更是为Z世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活力正来自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平衡。
歌曲对于缓解社会焦虑、凝聚精神共识也有独特作用。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玉盘》提供的纯净审美体验成为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许多观众表示,聆听这首歌曲时"恍若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获得了一种短暂但珍贵的心灵休憩。更重要的是,歌曲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精神,"如网友们所言,孩子们的歌声燃起了心中的火焰,这股力量,正是当下中国不断追求梦想的体现"。这种精神共鸣在个体层面提供了情感慰藉,在社会层面则强化了共克时艰的集体意志。
《玉盘》现象还预示着文艺创作未来发展的某种趋势。一方面,它证明传统文化元素经过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适应当代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它展示了主流价值观传播如何通过尊重艺术规律而非简单政治挂帅来实现更佳效果。正如报道所指出的:"《玉盘》的火爆,充分说明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再现与传承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寄托的力量,或许正是未来优秀文艺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六、童谣的力量与民族的心声
《玉盘》作为一首看似简单的童谣,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2025年的中国文化景观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前文对歌词意象、音乐创作、文化传承、社会反响和时代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首歌曲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是艺术规律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产物。
《玉盘》最根本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实现了多重平衡:儿童视角与成人思考的平衡、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的平衡、个人情感与集体意识的平衡、艺术自律与社会功能的平衡。这些平衡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通过高度的艺术智慧实现的有机融合。歌曲以"玉盘"、"月光"等简单意象为入口,却打开了通向广阔文化天地和深邃精神世界的大门;以童声合唱为表现形式,却承载了全民族的情感共鸣和时代梦想。
这首歌曲的时代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上。《玉盘》不是对古代诗词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民间童谣的表面借鉴,而是深入把握了中国传统美学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髓,将"玉"的温润、"月"的澄明、"鹤"的高洁等文化符号自然融入当代语境,使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歌曲又将这些文化基因与航天梦想、科技强国等当代主题巧妙关联,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玉盘》现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新媒体时代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新可能。歌曲通过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激发了无数网友的二次创作热情,形成了官方与民间、专业与业余、传统与时尚多元互动的文化景观。这种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宣传的单向灌输,创造了更具参与性和创造性的价值观传递方式。"当童谣响起时,仿佛整个文明的基因都在这一刻同步解码",这种同步不是整齐划一的被动接受,而是百花齐放的主动诠释,其效果更加深入人心。
展望未来,《玉盘》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文艺创作有着重要启示。它证明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必须扎根文化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尊重艺术规律、相信受众智慧。在文化多元化、传播碎片化的今天,文艺作品要想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不能依靠简单的口号式表达或浮夸的形式创新,而需要像《玉盘》那样,在看似简单的形式中蕴含丰富的层次,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受众提供各取所需的审美空间和意义可能。
《玉盘》的持久魅力或许正源于它道出了民族的心声。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人既需要保持孩童般的纯真与希望,又必须具备面对复杂局面的智慧与勇气;既需要珍视悠久的文化传统,又要勇于开拓创新的未来。歌曲中那"心头光"的温暖、"亮汪汪"的清澈、"上九重天"的壮志,恰如民族精神的三棱镜,折射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光彩。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无数观众在听到这首童谣时会"潸然泪下"——因为在孩子们清澈的歌声中,我们听到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也看到了民族共同前行的力量。
附:
《玉盘》歌词全文为:
玉盘玉盘你为何悬于屋顶上,
玉盘玉盘你为何白白送银光,
玉盘玉盘你为何有时招摇有时藏,有时瘦来有时胖。
玉盘玉盘你可曾装过喜时糖
玉盘玉盘你可曾见过别时泪长淌
玉盘玉盘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 长诗逾万行
玉盘玉盘心头光 月光月光亮汪汪
玉盘玉盘那孩子 正抬头凝望 请仙鹤来访 直驾九天上
玉盘玉盘那天宫是否有答案
玉盘玉盘那大圣取经何时还 玉盘玉盘那孩子何时越过天上万重山 漫漫向星汉
玉盘玉盘心头光 月光月光亮汪汪
玉盘玉盘那孩子已拂去风霜 为他揽星辰 带他回故乡
玉盘玉盘
来源:校园论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