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网友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多位小米员工证实了这一情况,随后,“小米查工时”相关话题引发网络热议。
日前, 九派新闻报道,有网友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多位小米员工证实了这一情况,随后,“小米查工时”相关话题引发网络热议。
然而,该新闻报出后,在九派新闻的直播间,有用户对起“小编”进行了嘲讽。
“小编,你们还有夜班?这不赶紧沸腾抵制啊”
“九派,还加班呢?”
媒体一直被认为是加班文化的“重灾区”之一, 记者编辑们熬夜写稿、凌晨追热点是家常便饭,没想到这次曝光小米工时反被网友 “精准狙击”, 让人 蚌埠住了。
这场充满喜感的 “互怼”,与其说是网友在嘲笑媒体,不如说是无数打工人对着镜子扎心。
当监督者自己也困在加班的牢笼里,当曝光者和被曝光者共享同一张考勤表,所谓的 “批判” 突然就有了黑色幽默的宿命感。
或许,大家骂的不是小米,笑的也不是小编,而 是镜子里那个明明想反抗却不得不继续卷的自己。
不过,本小编还是认为, 媒体人加班有特殊性,源于新闻对 “时效性”“真实性” 的永恒追求,这种 “与时间对抗” 的职业宿命,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行业的魅力与荣光,但我们仍需找到合理性的边界。
对于这个合理性的边界,大家咋看?
来源:小杨科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