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厂商的活路,在于多跑一线市场少忽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21:28 2

摘要:连市场都不跑了,商家也不沟通了,就整天想着“拼低价”和“出高招、出奇招”,迅速出货、迅速冲量。不知道一些家电厂商的营销团队,是怎么想的?又到底想干什么?

连市场都不跑了,商家也不沟通了,就整天想着“拼低价”和“出高招、出奇招”,迅速出货、迅速冲量。不知道一些家电厂商的营销团队,是怎么想的?又到底想干什么?

华辛 撰写

今年以来,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想不明白。

大家都在抱怨市场不好、消费不给力,同行价格拼杀太凶。

但是,我的直觉却是,基本上很难看到厂商的业务人员跑市场,了解情况,倾听想法,甚至一起想办法了。

要么就是通过打电话、微信一聊催款压任务,要么就是一年半载都听不到声音,难道现在家电厂商的市场经营,全靠线上遥控指挥、线下打低价,就能解决经营问题,完成任务了?

近日,有家电市场的老商家,在与家电圈沟通今年以来的市场情况时,提出了上述疑问。

让家电圈没想到的是,当前家电厂商面对渠道商家,特别是下沉市场经营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竟然不少厂商的业务员都不跑市场了?这到底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性局面?

进一步了解后,家电圈发现:一是,不少中小厂商为了控制成本和费用,导致不少业务人员要么不愿意出差跑市场,要么因为成本问题就没办法跑商家了;二是,一些厂商的下沉市场基本上交给了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平台直接操作,自身放弃了在当地市场的直接经营;三是,还有一部分厂商进行人员优化和调整,出现了“市场太大、但业务员太少”情况,很多时候业务员不勤奋,一年都跑不完辖区内的商家,只能选择“抓大放小”。

不过上述家电渠道商家告诉家电圈,“也就是10年前,基本上每周都能看到各个品牌、代理商的业务员,下乡轮番跑市场,与我们交流沟通,分析市场动态、沟通经营问题,共同面对一些问题寻找答案和办法。现在的情况却是,一年都看不到几个厂商的业务员来拓展市场,更不要说沟通和交流了”。

这也导致,当前很多厂商一说现在的商业和竞争,就是“市场不好、消费低迷,别无他法”。在不少渠道商家看来,本质上还是很多厂商习惯的那套低价格抢单手段,在今年的市场竞争中遭遇了新的困难。

对于低价格,要么是受制传播渠道单一,没有多少用户知道,要么就是受制于消费需求多变和品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限制,有用户知道也不愿意买。说到底,只有了解市场的变化、客户的困难,以及用户需求,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出路。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家电圈看来,当前家电厂商在一线市场遭遇的发展问题,必须从一线市场上寻找答案。当然,受制于不同企业的渠道策略、人员规划,以及经营手段等变化,传统那一套的业务人员走访市场、拜访商家客户的老办法,可能出现了新手段和新策略。比如,线上交流更方便、更快捷、更低成本。

但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无论是面对用户,还是客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面对面的效果和价值是无法取代的。这也是家电圈一直坚信的,厂商的市场拓展和业务建立,必须要从一线市场上去寻找答案,去沟通情况,去倾听变化,以及洞察市场的差异化和需求的多变化。

一般来说,公司一把手,一年至少要抽出两个时间节点和周期去走访市场,而且是“轻车简从”,不要拉着营销团队的一大帮人“走马观花”,而是选择“不打招呼、说走就走”,前往一线市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商家最真实的声音。

同时,公司市场营销的负责人,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走一轮市场,一年至少要将全国所有区域的重点客户拜访一轮,沟通一轮,特别是要与一些重要渠道客户和商家保持着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营销负责人除了走出去,还要将全国的优秀商家定期请回来,与他们座谈、沟通和交流。

各个区域市场的大区总或运营中心总,和区域市场的业务员,基本上每天都要泡在市场上,不是在去商家沟通的道路上,就是准备出发。当然,不只是要盯当地市场的大客户,还要走访一些友商的优秀客户,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对于当地市场出现的问题,客户的难点,一边走一边想,尽快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甚至亲自牵头打造样本市场和标杆案例。

这些年来,家电厂商的经营问题和挑战,来自于一线市场,存在于一线市场,自然要想解决就需要“去一线市场寻找答案”。今年以来,家电市场聚焦出货、零售和消费抢夺,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厂商来说:“等、守、熬”只是阶段性的策略,最根本的手段,还是需要深入市场的前线和前沿,与所有业务人员和商家客户们,一起干,敢于打仗、多打胜仗。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